羅世民 白玲 蘇五珍 劉曉琴 張光友 肖凌云/湖南懷化職業技術學院
羊蠕蟲病、螨病是羊群常見的寄生蟲病,如果治療不當,可造成羊群的大批量死亡。在部分貧困山區,由于養殖人員文化層次不高,缺乏合理的飼養管理,養殖技術水平較低,加上羊病綜合防治經驗不足,導致羊蠕蟲病、螨病反復發生,給廣大養殖戶帶來慘痛的經濟損失。本文主要探討羊蠕蟲病、螨病的綜合防治措施,為廣大養殖戶提供技術參考。
通常將吸蟲綱、絳蟲綱、線蟲綱的寄生蟲統稱為蠕蟲。羊蠕蟲病是常見的體內寄生蟲病,蟲體(蛔蟲、絳蟲、吸蟲等)寄生于腸道及內臟,感染蠕蟲的羊只臨床上多表現為消瘦、貧血、生長緩慢、腹瀉、生產性能降低等癥狀。羊螨蟲病在山羊常見的是疥螨,主要發生在嘴唇四周、眼圈、鼻背和耳根部,可蔓延到腋下、腹下和四肢,特別頭部患部皮膚形成灰白色干涸的痂塊,故稱“石灰頭”。在綿羊危害嚴重的常為癢螨。羊螨蟲病是一種主要寄生于皮膚內的體外寄生蟲病,羊群感染螨蟲后劇癢、煩躁不安、消瘦,患部皮膚發炎、破潰。
養羊過程中出現的“秋肥、冬瘦、春死”的惡性循環現象,主要原因是羊群感染蠕蟲、螨蟲等寄生蟲造成的。目前,我國主要采取傳統的春秋兩季投喂驅蟲藥物來防治寄生蟲病的感染。該防治方案在羊群寄生蟲病的防治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該方案沒有較長時間的預防和抗感染作用,驅蟲后羊群依然發生再次感染,致使羊群寄生蟲病的防治一直處于極其被動的局面。
根據羊寄生蟲病流行病學特點,制定適合當地的綜合性防止措施。采取“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防控方針。
1.飼養管理。全面加強飼養管理,每天及時清理糞便、污物,保證羊舍清潔。環境條件的好壞與寄生蟲病的發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臟亂差的羊舍極易孳生蠕蟲和螨蟲。加強圈舍的日常消毒工作,飼草務必干燥、清潔,此外須注意飼料的調配,防止使用霉變飼料,保證飲水清潔。規范羊群飼養管理流程,增強動物的自身抵抗力。定期開展滅蠅防鼠工作,切斷寄生蟲病的重要傳播途徑。
2.嚴格執行檢疫制度。結合場區實際,制定合理的寄生蟲檢測計劃,定期對羊蠕蟲、螨蟲及其幼蟲、蟲卵進行檢查,檢查環節務必仔細。引進羊群時,必須對羊群進行嚴格檢查和驅蟲,在確認健康后才可進場飼養。
3.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建立一套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外來人員、車輛未經消毒不得進入養殖場,選擇合適的廣譜、高效、低毒的消毒劑對物品、車輛、場地等進行消毒。對于進場人員必須腳踩消毒墊子,沐浴后可經紫外線、臭氧等進行消毒;工具、物品可采用噴霧消毒,熏蒸消毒等方法;進場車輛需沖洗干凈后徹底消毒;場區地面可以采用鋪灑生石灰進行消毒;舍內打掃干凈后,定期消毒,經常更換消毒藥種類,交替使用。消毒時做好人員防護,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患病動物攜帶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存在極大傳播風險和安全隱患,對患病的羊只、病死羊的尸體、流產物、污染的飼草等均需無害化處理。
4.定期驅蟲。為防治羊蠕蟲病、螨病的發生,需要在發病前進行預防性驅蟲,驅蟲時間多在春秋兩季,具體驅蟲時間可根據羊場的實際情況結合蠕蟲、螨蟲的動態決定。預防性驅蟲的藥物眾多,其中丙硫咪唑、伊維菌素具有廣譜、高效的優點,均可內服使用。
驅絳蟲:吡喹酮10~15mg/kg體重,1次口服。硫雙二氯酚75~100mg/kg體重,氯硝柳胺75~80mg/kg體重。
驅吸蟲:吡喹酮60~70mg/kg體重,1次口服。
驅線蟲:丙硫咪唑10~20mg/kg體重,1次口服。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0.2mg/kg體重,1次口服或皮下注射。
對螨病的防治可采用藥浴療法,常用的藥物有溴氰菊酯、敵百蟲溶液、雙甲脒等,藥浴時間多為夏季,將羊毛削剪后5~7d進行,間隔1周后再重復一次,效果較好。在冬季寒冷季節不宜藥浴,多采取涂藥的方式進行局部治療,在涂藥前需要先將病畜患病部位的毛剪掉,用3%~5%的肥皂水洗去患部的污物和結痂,然后把藥物涂抹在患部,常用的藥物包括雙甲脒、5%的敵百蟲溶液、除癩靈等。
綜上所述,根據羊群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能有效防治羊蠕蟲病、螨病的發生,對于養羊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