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權 吳柳鋒
(1.曲靖市富源縣富村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富源 655504;2.曲靖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曲靖 655000)
1.1.1 畜禽養殖場整體布局不合理。許多畜禽養殖場飼養功能區劃分不明確,飼養區、隔離區和辦公生活區沒有嚴格分離;飼養區門口沒有消毒設施,進出飼養區沒有車輛消毒裝置和人員消毒通道;場內道路無凈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沼氣池等無害化處理設施與養殖場生產能力不相匹配等。一旦發生動物疫情,很難控制和凈化。
1.1.2 動物防疫條件審查不到位。由于新《動物防疫法》頒布后,與動物防疫條件審查相配套的管理辦法尚未出臺,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動物防疫條件審查無章可循,加之動物飼養場主對動物防疫意識不強,導致興辦的動物飼養場離村莊、生活飲用水源、主干道等太近,動物飼養場間隔距離太小,增加了動物疫病的防控難度;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易引發群眾糾紛、上訪等事件。
1.1.3 病死畜禽及糞便無害化不規范。有的養殖場生豬發病短時間治療不見好轉就急于出售,甚至有的養殖場主將死豬賣出;個別養殖場主將病死畜禽亂扔亂棄在水體、道路邊或偏遠的山崗、樹林里,造成環境污染,病原擴散;畜禽糞便不在特定地點堆集發酵,隨意堆放,污水四溢,臭氣熏天,蚊蠅滋生,有的無防漏防滲措施,地下水污染較為嚴重。這些均是動物疫病的疫源地,易擴散動物疫病,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一定影響,給畜牧業帶來較大損失,社會影響較為惡劣,倍受媒體關注。
1.1.4 免疫程序不合理。有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不能根據本區域疫病流行特點,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片面套用書本和其他場免疫程序,或一個免疫程序多年不變,免疫缺乏針對性;不開展免疫抗體檢測,甚至拒絕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抽檢,導致免疫抗體消長不清,動物發病原因不明。
1.2.1 基層實驗室檢測力量不足。由于鄉鎮基層人員編制少,人手緊缺,加之鄉鎮畜牧獸醫站合并入鄉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鄉鎮人政府借調鄉鎮畜牧獸醫站的部分人員到鄉鎮其他部門工作,鄉鎮畜牧獸醫站骨干技術力量分散,而現有技術人員知識老化,加之編制有限,不能及時吸納年輕的技術人才。
1.2.2 畜牧獸醫科技特派員聯系養殖場(廠)、戶制度不到位。全省對于畜禽規模場全面推行畜牧獸醫科技特派員聯系養殖場(廠)、戶聯系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畜牧獸醫科技特派員聯系制度流于形式,少數技術人員半年都不到所聯系的養殖場現場指導一次,其他人員去的更少,甚者不知道自已所聯系的養殖場的基本情況。
1.2.3 鄉鎮畜牧獸醫站監管不力。不少鄉鎮畜牧獸醫站編制數少,人員力量不足,且事務繁雜,往往被抽調于鄉鎮的其它中心工作,投入動物防疫工作的精力有限,有的鄉鎮畜牧獸醫站技術人員對轄區的規模養殖生產動態不太清楚,補欄的畜禽未督促其及時補免;對村級防疫員監督管理不力,在春秋兩季集中強免期間,出現村級防疫員外出務工、請人代勞等現象。
1.2.4 村級防疫員整體素質不高。部分村級防疫員年齡偏大,現代交通工具缺乏,勞動效力低下;有的沒有獸醫臨床經驗,文化程度低,出現過將豬瘟疫苗冷藏,將禽流感疫苗冷凍等現象;有的注射疫苗不規范、防疫登記表填寫不完整、免疫證發放不到位、耳標打掛率低等;有的責任心不強,家畜須防疫3種疫苗的只免疫1~2種,須防疫2次的只免疫1次,甚至有的散養戶家禽不打禽流感疫苗。
結合全省目前進行的新型農民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項目,加大對規模養殖場、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的《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知識和有關畜禽養殖政策的宣傳和培訓力度,重點強化畜禽養殖場動物防疫主體意識和法律主體責任;繼續加大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防控技術的培訓,增強基層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加大畜禽最新養殖技術、動物疫病防控新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畜禽養殖水平和動物疫病防控能力,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重點加大對投入品的監管,動物防疫條件的審查,加大對作代處理、未作無害化處理及出售病死畜禽的處罰力度,形成以法治牧、以法興牧的良好環境。
除加大基層實驗室技術人員培訓外,對基層檢測單位在崗位設置、職稱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才;增加財政投入,將基層實驗室檢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基層檢測單位常規檢測正常運行。
建議提高現有村級防疫員的補助從現在的每月300元提高到每月600元,為村級防疫員購買養老保險,使他們老有所養,解決村級防疫員養老的后顧之憂,從而提高村級動物動物防疫從業人員勞動報酬。村級防疫員年齡設置60周歲以下,60周歲以上的退職,退職費按在職每年2000元一次補給安度晚年,新聘村級防疫員文化程度為高中以上,年齡18周歲至40周歲.提高村級防疫員從業人員素質;勞作方式以現在每人包干一村,改為以2~3人為一小組,分片包干,整村推進,有利于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確保免疫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