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
(吉林省梨樹縣勝利鄉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吉林梨樹 136532)
我國畜禽養殖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養殖單位以農戶為主,養殖量少不足以形成規模。大多數農村養殖戶缺少必要的畜禽養殖知識,畜禽疾病防治意識淡薄。獸醫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農村獸醫大多文化程度低,并未接受系統教育,有必要做好相關研究分析工作。
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不同區域之間交流頻率不斷增加,畜禽運輸也變得頻繁。造成畜禽疾病呈現出復雜化態勢,獸醫診斷畜禽疾病時面臨新的問題,無法準確判斷病情,直接威脅到畜禽養殖質量。但實際中不重視基層獸醫的培養,加之行業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基層獸醫會形成思維局限,出現僅憑主觀臆斷病情的情況。我國的獸醫隊伍中,專業的技術人才相對缺乏,尤其是正規學校畢業的人才。大部分獸醫都是半路出家,這種現象與我國獸醫的待遇較低也有很大的關系。甚至存在較大多數的獸醫群體都是臨時工作人員,缺乏科學的理論體系,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不夠專業,造成嚴重的診斷失誤情況。
基層獸醫人員除了掌握基本病例與診療方法外,還需要全面掌握各類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與禁忌事項,平時主動學習相關獸醫知識點,并對自身知識體系進行完善,掌握本地區常見畜禽病種類,了解其發病癥狀與診斷方法,準確診斷畜禽病種類,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提升治療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基層獸醫要主動深入基層與養殖戶進行交流與溝通,了解養殖戶在畜禽病預防中采取的措施。當畜禽養殖場出現疫病后,要引起基層畜禽獸醫站的重視,開展專業的培訓措施,加強對疫病識別方法的培訓,引導獸醫掌握正確診斷方法與技術,提升基層獸醫畜禽病診療的有效性。
對于我國不斷發展的畜禽養殖業,獸醫行業應該加快發展速度,從人才角度而言,應該首先提高獸醫的待遇,同時在進行招聘過程中提高標準。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與大學專業課程相對接,提升技術人才的實踐能力。
對于在職的獸醫應該提高考核標準,及時鼓勵獸醫完善自身的基礎理論知識,還應該及時對動物的生理結構和生活習慣進行學習培訓,并及時學習市場的藥物以及國家相關的用藥標準。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監督執行。通過及時將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改善動物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對于畜禽中出現的疾病,需要根據疾病的類型和程度選擇用藥,還應該對整個治療過程充滿耐心,用藥過程中需要及時關注畜禽的變化情況,對用藥情況進行調整,確保治療效果。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死亡現象,應該繼續觀察,不能因為個別畜禽的死亡迅速否決用藥的準確性。由于不同畜禽的體質存在差異,畜禽對藥物的承受作用也存在差異。因此養殖人員在用藥之后應該關注總體病畜禽的恢復情況,避免做出錯誤判斷,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不少飼養戶將成分相同,但商品名不同的要混合使用,這種治療手段不僅治不好畜禽疾病,而且還會因為藥物使用量增加而導致畜禽中毒死亡,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病菌的耐藥性。例如在養畜禽場高致病性藍耳病發病傳播過程中,很多飼養戶將多種以上的不同藥物混合使用,在這些藥物中有些成分相同,而有些需要嚴格控制使用量如磺胺類藥物、青霉素。藥物之間相互混合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會產生藥物拮抗反應,最終大大降低藥物的治療效果。
農村獸醫雖然多存在文化水平與理論知識不足的缺點,但卻是農村地區養殖戶的主要醫療服務人員,需要采取措施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及時糾正存在的治療誤區,實現提升獸醫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術,推動我國農村地區養殖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