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濤 吳景波
(1.榆樹市劉家鎮畜牧獸醫站,吉林榆樹 130400;2.榆樹市畜牧總站,吉林榆樹 130400)
自國務院于2005年起開始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以來,獸醫機構的垂直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實行,但各地在市、縣、鄉三級動物防疫管理體系的機構改革過程中,機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在市、縣一級,很多地區機構設置職能不清,行政管理、執法監督和技術服務都由同一機構負責,他們難以將工作重心完全投入到動物疫病防控中去;而在鄉、鎮一級,由于人員編制有限,檢疫、免疫監督、預防注射等疫病防控工作量巨大,現有的人員從數量和質量上都很難勝任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基層動物疫病防控不力的重要原因。
我國基層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大都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辦公經費有限,由于公共財政投入不足,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在監測預報網絡、冷鏈體系、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辦公設備和交通工具等方面,這些動物防疫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導致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缺乏完善的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經費保障機制,動物疫病防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是我國基層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前我國基層動物防疫隊伍人員老化嚴重,從事動物疫病防控的多為4050人員,他們普遍技能單一,業務水平和文化程度偏低,難以滿足疫病防疫工作的現實要求。而由于工作待遇不高,上升的渠道和空間有限,專業院校畢業的青年才俊大多不愿投身到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去。因此在基層動物防疫機構,人員流動性大,專業性不強,現有從業人員缺乏開展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業務培訓,導致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員普遍技術水平較低,很難勝任新時期的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蓬勃發展,動物疫情的風險隱患也進一步提升,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需要開展的動物免疫種類不斷增加,而一旦畜禽發病,就需要進行專業化的實驗室化驗診斷。但這樣先進的設備,往往只有市一級的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具備。基層由于經費不足,面對動物疫病的檢疫、監測的技術手段有限,有時甚至只能依靠防疫人員的經驗和感官來進行判斷,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養殖企業或養殖戶為了節約成本,當疫病發生時大多選擇自行購藥醫治,增加了動物疫病流傳的風險,動物疫病防控的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
針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問題。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科學、規范和高效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明確機構職責,提高基層動物防疫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才能滿足我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現實需要。因此各地應結合實際,將動物衛生監管和畜牧生產行業管理剝離,將動物防疫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分開,將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服務性活動分開,確保基層動物疫病防控機構的工作重心落實到動物防疫環節,才能切實有效的提升動物疫病的預防、監測和控制能力。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關系到動物產品的安全和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應當不斷加大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在動物疫病監測、動物產品安全檢測,以及動物免疫防疫的藥品、疫苗、器材等物資和設備的采購上給予經費保障。不斷強化基層動物疫病防控機構檢驗檢疫的設施設備,完善基層動物疫病防控人員的硬件配置,以提高基層動物防疫的技術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
針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的問題,應從編制、待遇和工作條件等方面入手,從穩定隊伍、提高技能和專業化發展等三方面出發,不斷完善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體系中的人才培養機制和保障機制。一是要合理定崗定編,提高人員待遇,使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到基層第一線;二是要加強培訓,提高現有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動物疫病防控資格準入制度和退出機制,調動基層在職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自身的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三是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執業獸醫加入到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隊伍,不斷提高基層動物疫病防控的整體技術水平。
以科技手段不斷完善動物疫病的預警、防控和監督體系,將大數據、智能化和信息化等現代科技手段向基層延伸,構建縣、鄉、村級動物防疫網絡,從而提高基層動物疫病的疫情監測、疫情報告和快速處置能力。加強基層動物疫病防控的技術推廣工作,引導社會化力量參與進來,將最新的防疫技術應用到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通過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基層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科技支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