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坤龍 張耀東
(平遠縣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廣東平遠 514600)
由于農村小型養殖場、散養戶分布點多而分散、無規劃和設施不完善,同時對飼料、獸藥使用不規范,造成畜禽養殖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平遠縣地處粵北山區,同樣存在畜禽養殖污染問題,近年來,通過加強宣傳引導,科學規劃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調整和改造不合理的養殖場舍,推廣糞污微生物發酵法等養殖廢棄物處理技術和生態健康養殖技術,依法治理污染,我縣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整治,使畜禽養殖業健康穩步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者就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及治理措施作一綜述。
養殖戶如果采用沖水式清污,會產生大量污水,其中生豬養殖排污更為嚴重,如傳統的“水泡糞”、“水廁所”等模式的欄舍,一頭豬污水的污水排放量為30kg/日,一萬頭豬年排放污水可達10.9萬噸。養殖生產中排出的污水將增加水體的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懸浮固體物,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由于飼料中的氮、磷在動物體內吸收利用率不高,大量的氮、磷排出體外在土壤中累積,通過雨水沖刷污染地下和地表水源,不僅使地表水的硝酸鹽含量超出允許范圍,還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使藻類過度生長,導致魚類死亡。
糞肥還田是目前糞便處理的主渠道,如養殖戶濫用添加劑,致飼料中含較高劑量的微量元素,經消化道吸收排泄后,仍殘留于排泄物。長期用沒有發酵的糞便作為有機肥,將導致磷、銅、鋅、及其他微量元素在環境中的富積,對農作物產生毒害作用,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使作物減產。
有害氣體散發造成空氣中含NH3高,使雨水酸化,形成酸雨污染。空氣中的NH3和H2S含量過高影響周圍人的健康。
雖然其在動物體內的殘留非常小,但被人類所食用會危及人體健康。
不良詞料包括霉變飼料和農藥殘留的飼枓,一是霉變飼料,飼料在儲藏過程中容易受細菌、細菌霉素和霉菌毒素的污染。它們對動物的機體是有害的,霉菌通過污染飼料和食品而影響人體健康。二是農藥殘留飼料,農藥殘留飼料喂畜禽,各類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在畜禽產品中,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內產生毒性反應和過敏反應,嚴重危及人體健康
農村畜禽養殖生產中,造成養殖污染治理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
一是農村畜禽養殖戶環保意識薄弱,再加上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不愿把過大的資金投入到養殖廢棄物處理設備設施上,對產生的臭氣和長期積累的污染視而不見。二是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存在濫用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等獸藥問題。
一是養殖業本身的盈利性決定了大部分小型養殖場不具備完善污染治理設備設施。小型養殖場一般都是維持薄利經營,無力投入相對較高的治污設備費用對畜禽產生的污染物進行過多處理。二是對設備設施的使用不規范,造成養殖廢棄物處理效果差。農村小型養殖場、散養戶多數建有沼氣池,但在生產過程中貪圖方便,將大量的畜禽糞便、病死畜禽尸體全部投入沼氣池,而且不進行定期清理沼氣池,沼氣池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導致養殖污水排放不達標。
一是法規不完善。 “環保法”、“畜牧法”和“防疫法”等畜禽養殖相關法規,都只對規模化養殖場的建設管理有明確規定,而對規模以下的小型養殖場缺乏具體的管理標準和要求,存在監管真空。二是農村地區養殖場所未批先建現象嚴重,同時對違規建筑的場所缺乏監管、執法不嚴。三是大部分小型養殖場布點多而分散,甚至利用空閑房舍進行養殖,對規范用藥問題難以監管。
采取多種手段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保意識,遵守環保及畜牧防疫衛生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依照養殖場排污物排放標準、飼料原料質量標準和飼料添加劑應用標準,嚴格按照飼養規模、場地選擇、產業布局和污染物處理的規定發展畜禽養殖生產,使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走向法制化和科學化軌道。
一是地方政府應按政策要求將畜禽養殖用地納入當地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按照畜禽養殖禁限養區劃分的規定標準 ,合理布局養殖場的地理位置、分布、數量等,科學劃分畜禽養殖禁限養區。二是嚴把審批關。相關部門在面對農村地區畜禽養殖項目的申報時,嚴格遵守環保、畜牧等相關部門的規章制度,從而更好的在根源上進行畜禽養殖污染的相關控制工作,達到有效的管理目的。三是加強事后監管。有關部門在遇到一些沒經過申報就自行進行改動和擴建的養殖場所時,需及時的制止。四是把好政策鼓勵關。出臺養殖污染治理相關政策,對養殖污染處理驗收合格的養殖場,給予養殖污染治理項目的優惠補助。
一是要充分考慮當地自然條件、生態條件,根據生產模式、飼養規模,整改不合理畜禽養殖場。合理設計生產設施,力求做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二是在禁養區內嚴格禁止畜禽生產,對現有的畜禽場將逐步分期分批關閉、搬遷。限養區內不再重新布點,不再擴大畜禽養殖規模。現有的養殖場在一定時間內全部完成畜禽糞便綜合治理。對污染嚴重的,治理不達標的,不按要求進行治理的,責令其搬遷或關閉。三是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對現有公司加農戶模式,由公司建立符合“零排放”標準的設施,對養殖廢棄物進行集中處理、統一排放,譬如:溫氏養殖公司加農戶模式,可在適養區內規劃集約型養殖小區,將目前的散養戶、小型養殖戶集中于集約型養殖小區養殖,由公司建設共用的污染處理中心,減少一家一戶配套設施投入,減少養殖成本投入。
一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執法體系,加強獸藥、飼料市場的監管,杜絕霉變飼料、農藥殘留飼料、假劣獸藥進入生產、流通、加工等環節,凈化飼料、獸藥等畜牧業投入品市場。二是推廣標準化養殖,健全養殖場生產管理制度,包括投入品使用登記制度。采用科學養殖技術,合理配制日糧,規范使用飼料、獸藥,排除源于飼料、獸藥的污染。推廣應用環保型飼料,環保型飼料的氮元素畜禽吸收率高,糞便中的有機污染物含量低,利于減少污染。
一是引導和推進大規模畜禽養殖場建立畜禽糞便肥料加工廠,帶動周邊畜禽養殖場糞便和污水資源化利用。利用畜禽養殖場產生的固體糞便生產加工有機肥、污水經處理后還田。二是加速推廣高科技生物發酵技術,提高厭氧發酵、沼氣處理等技木在養殖廢棄物處理中的效率。三是引導和推進種植業和養殖業合理布局,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結構的可持續循環生態鏈,探索產業化治污,資源化利用的新思路,發展綠色生態養殖。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是我國現階段畜牧業生產中存在的較為頭疼且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它不但影響農村地區的整體生態環境,而且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進而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但是“豬糧安天下”,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搞一刀切,各地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污染原因,用辯證的思維、科學的方法,探討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從根源上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保障我們的綠水青山和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