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莉 陳燕杰
(1.河南省淮濱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淮濱 464400;2.博愛縣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河南博愛 454450)
規模養殖場容易出現無法有效控制的動物疫病,這不僅會導致養殖戶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畜產品質量也會受到直接影響。為盡可能避免規模養殖場動物疫病的出現,提升防疫監管工作水平,正是本文研究的關鍵所在。
為保證鄉鎮畜牧獸醫站能夠較好開展規模養殖場防疫監管,相關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并同時加強對防疫監管工作的重視,由此落實崗位責任制、歸屬地管理制、責任追究制,即可為規模養殖場防疫監管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崗位責任制的落實需安排專業人員參與到動物防疫監管工作當中,并做到親自走入農場農戶,提供一對一的防疫指導,防疫監管的有效性和效率可由此大幅提升;歸屬地管理制的落實需嚴格遵循政府指導、防疫密度控制等原則,鄉鎮畜牧獸醫站需重點關注防疫監管區域,并適當提高管理力度,防疫責任書的鑒定同樣不容忽視,以此提高防疫質量;責任追究制的落實需結合相關法律法規,以此保證每一名工作人員均擁有較高的責任意識,并能夠較好滿足工作需要。
規模養殖場防疫監管需嚴格6道關口,具體包括審核《動物防疫合格證》、畜禽引進、基礎免疫、養殖環境消毒、動物投入品質量、疫病凈化。
1.2.1 審核《動物防疫合格證》把關
在審核《動物防疫合格證》的過程中,鄉鎮畜牧獸醫站需嚴格把關規模、選址、投產等內容,以此結合農業部的規范要求嚴格把關相關參數,防疫條件審核也需要同時嚴格開展。只有所有審核均順利通過,方可登記備案并構建檔案,并發放《動物防疫合格證》,否則需督促其針對性完善自身防疫相關設備、方法,由此即可整體提高動物防疫條件。
1.2.2 畜禽引進把關
畜禽引進的把關需圍繞全進全出的規模養殖場管理模式展開,養殖場必須在申報后引入某種動物,鄉鎮畜牧獸醫站需參與到全過程的監督管理中,新物種引進后的隔離觀察也需要得到重視,混合飼養必須在確保無疫之后進行,具體的存欄、引種、免疫、出欄等把關環節同樣不容忽視。
1.2.3 基礎免疫把關
基礎免疫把關需重點關注規模養殖場的畜禽情況監管,由此結合具體的養殖情況,關注免疫管理程序的科學化、合理化程度,由于這類工作由專業的獸醫師負責,因此鄉鎮畜牧獸醫站需重點監管獸醫師免疫過程,獸醫師操作的規范性屬于監管的關鍵,免疫檔案需如實填寫。
1.2.4 養殖環境消毒把關
養殖環境消毒把關要求鄉鎮畜牧獸醫站派專人定期前往養殖場,以此督促規?;B殖場,保證其能夠定期、科學的開展消毒處理,同時還需要指導養殖制度制定,如進出場消毒制度、定期消毒處理制度。此外,養殖場消毒記錄的不定期抽查同樣需要得到重視,必要時還需要督促養殖場整改。
1.2.5 動物投入品質量把關
為保證規模養殖場的動物投入品質量,鄉鎮畜牧獸醫站需派出專業監管人員開展抽樣檢查,重點關注食物、獸藥,以此保證這類動物投入品的規范使用,避免濫用抗生素、不認真執行休藥期等問題出現。
1.2.6 疫病凈化把關
如鄉鎮畜牧獸醫站轄區出現動物疫病,具體處理必須嚴格遵循“五不一處理”的要求,“五不”指的是不丟棄、不買賣、不殺害、不販運、不實用,并同時做到無害化處理[1]。相關人員必須保證規模養殖場嚴格落實要求,無害化動物處理設施的建立健全也需要得到重視,并保證病死、死因不明和動物均能夠得到無害化處理。
在某地鄉鎮畜牧獸醫站的規模養殖場防疫監管中,監管以《動物防疫法》、《畜牧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并以源頭監管為主,圍繞規模養殖場開展生產過程全程監控。同時還明確了監管范圍、強制免疫監管、疫情監測與處置監管、畜禽檢疫監管等監管內容,針對性的組織保障、監管常態化也順利得以實現。以疫情監測與處置監管為例,鄉鎮畜牧獸醫站需下發疫情監測工作要求,以此指導規模養殖場制定針對性的疫病監測計劃,并主動配合鄉鎮畜牧獸醫站開展疫情監測,基于監測結果的應對措施采用也需要得到重視。而在強制免疫監管中,鄉鎮畜牧獸醫站需重點圍繞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瘟開展強制免疫,需達到100%的常年應免密度免疫標識及疫苗的申領、檔案記錄與管理的專人負責也需要得到重視,這些直接關系著鄉鎮畜牧獸醫站監管規模養殖場防疫工作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鄉鎮畜牧獸醫站監管規模養殖場防疫需關注多方面內容。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構建一對一責任制、嚴把防疫監管關口、疫情監測與處置監管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防疫監管路徑。為進一步提升防疫監管有效性,各類人才的針對性引進和培養必須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