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卓瑪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林業和草原局,青海久治 814499)
雖然我國目前擁有大量的草原區域,但大多集中于少數民族集中的邊疆。草原既是廣大牧民生產生活的基本生產資料,又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關鍵載體,而且還是牧區畜牧業的基礎與前提。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對于保護生態安全、維系邊疆安定、提高牧區經濟發展水平均意義重大。
從目前來看,我國可利用的天然草原區域中超過九成都或多或少出現了退化現象,且每年的草原退化面積以200萬hm2遞增。雖然我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但亂采濫挖、草原過牧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治。若草原的生態環境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那么既會對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制約,又會對國家生態安全造成較大威脅,由此可見,草原保護與建設早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有鑒于此,務必要遵循“保護優先”、“分類指導”、“統籌規劃”等原則來遏制草原退化,最大限度地推動草原生態實現良性循環。
各地人民政府務必要將具有特殊生態作用的草地全部都劃為基本草地,包括割草地、人工草地、主要放牧場、改良草地等,并且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保護制度。無論是哪個人、哪個單位,都不能對基本草地進行擅自征用與占用,一旦發現存在著違法征用、占用基本草地的行為,那么要及時予以法律處理。
為了能夠讓草原資源得到科學應用,可將劃區輪牧制度應用到牧區范圍之內,尤其是要將季節性休牧應用于秋季牧草結實期春季額牧草返青期。與此同時,對于目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草原退化現象區域,還要切實采取圍封禁牧措施。2019年,青海省久治縣通過大力開展劃區輪牧、休牧和禁牧等制度,久治縣草原的退化草原治理率已經達到了8.85%,綜合植被覆蓋度已經達到了70.2%。
“草畜矛盾”一直以來都嚴重困擾著畜牧業的發展與草原生態環境的改善,草地超載過牧也是導致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鑒于此,務必要切實轉變草原畜牧業的生產經營方式。第一,要秉承“以草定畜”、“以草興牧”的原則來開展草畜平衡制,逐漸減少超載牲畜,力爭用3~5年將超載牲畜減至草原能夠正常承受的數量。第二,有機結合畜牧業業的結構調整與草原生態環境的治理,發揮出區域優勢牧草種質資源。由于青藏高原的牧草種質資源豐富,務必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來將那些適宜高寒地區栽培、品質優良、產量較高的牧草品種進行重點利用,并且還要將優質牧草應用于微生物發酵、草粉加工、氨化、干草調制、飼料加工等相關產業,以此來最大限度地將區域優勢種質資源進行發揮。第三,堅持開展“草原承包到戶”制度,切實開展由牧民自行保護草原、治理草原。第四,大力推行生態畜牧業與集約化畜牧業,逐漸改變傳統的牲畜飼養方式,轉而采用舍飼圈養。第五,建立健全生態畜牧業建設責任體系,以農牧部門為牽頭單位,統籌協調環境保護管理部門、住建管理部門、國土管理部門、財政部門等各相關部門來共同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形成特色,產生效益,全力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與此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支持廣大牧民發展養殖業,可靈活采取政府貼息、牧農戶聯保、按揭貸款等一系列方式來大開綠色之門。
青海省久治縣在全縣范圍內大力開展草原生態保護教育,采取多種措施來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與草原生態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青海省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意見》、《青海省草原承包辦法》、《青海省禁牧管理辦法》等,力爭讓全民均參與到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之中,并且采取嚴厲措施來嚴懲各種破壞草原生態的行為,一經發現,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