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順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林業和草原局,青海久治 814499)
(1)各地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來加強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牲畜棚圈建設、牧區水利建設、草原圍欄建設等),并且還要妥善應用水資源來增強牧草供給、改良草地建設。此外,還可出臺優惠政策來廣泛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到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遵循“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確保工作能夠落實到實處。
(2)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各地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頒布的與草原防火相關的法律法規,將草原防火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個人,尤其是要重點抓好草原火災的撲救工作與預防工作。與此同時,各地還要大力防治草原鼠蟲害,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化學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來做好鼠蟲害防治預案,切實保持好草原區域的生態平衡。
(3)加強草原生態補助獎勵督查。由各地人民政府領導牽頭,對全區域內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落實、資金兌付、工作推進、改善效果等進行專項督查,確保政策能夠切實做到惠及到廣大目,牧民群眾。
集約化、規模化安居小區的主要建設目的在于對那些從禁牧區退出的牲畜、牧民進行有效安置,這樣一來,就能夠逐漸形成“冷季舍飼”、“暖季放牧”的生產方式,而不再停留在過去那種“靠天養畜”、“四季游牧”的生產方式,與此同時,牧民還可以通過人工方式來種植飼草料,既能夠提高自身收入,又能夠有效恢復草原地區生態環境。
草原地區生態環境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然離不開完善的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務必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來采取人工補播、圍欄封育、休牧輪牧等多種方式來切實加強草地資源的保護力度,力爭能夠讓其重新恢復到天然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各地要加大治理鼠害化草地、沙化草地、退化草地,嚴格遵循“標本兼治”、“因地制宜”的原則來大力治理離得遠,通過若干年的努力與奮斗,逐漸恢復草原的綜合功能。
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社會各界對于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呼聲也就越高。隨著當前草原牧區畜禽養殖量的逐年增多,病死畜禽處理問題也越來越迫在眉睫、亟待解決。若不能有效處理病死畜禽,那么既會大范圍傳播動物疫病,又會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還較易出現生態環境污染的情況,故需要加強草原地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第一,規模養殖場、屠宰場等單位的法人是無害化處理的第一責任人,務必要在第一時間內及時向動物衛生監督部門等單位匯報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情況。第二,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要具體貫徹落實好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對責任與權限予以明晰,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調動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來共同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第三,改善相應機制,出臺優惠政策來廣泛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到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中,遵循“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確保無害化處理工作能夠落實到實處。
硫酸分解法、焚燒法、深埋法等均是草原牧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可行方法,草原牧民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來妥善選擇無害化處理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效率較高的無害化處理技術和裝備。以焚燒法為例,焚燒法是指在無氧或者富氧的環境下,將病死畜禽置于焚燒容器內進行熱解反應或者氧化反應。焚燒法的優點在于:可快速處理病死畜禽尸體,也可將病原微生物全部殺滅;但焚燒法也有較為明顯的缺點:處理成本較高,且會出現大量廢氣,進而污染周邊環境。通常而言,焚燒法主要包括炭化焚燒法與直接焚燒法,其中,炭化焚燒法是指在炭化室中熱解病死畜禽尸體,屬于無氧熱解;直接焚燒法是指先徹底破碎病死畜禽尸體,而后再將其投入到焚燒爐燃燒室進行氧化分解,最終生成的焚燒爐渣或作為資源,或作為固體廢物處理。焚燒法的處理成本較低,通常每噸的處理成本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