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彪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寧夏中衛 755000)
當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各個行業都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畜牧產業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支柱性產業,其在發展進程中受到固化思維模式和經營方式的影響,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不僅不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對我國畜牧業的國際競爭力帶來影響。因此,在歷史新時期下,畜牧產業要以標準化為基礎,實現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
標準化是指在指定的程序和范圍內,通過一致協商制定并且普遍承認的,可以重復使用并且共同使用的規范性文件。標準以經驗、技術和科學成果為基礎,以實現共同效益、相互促進為目的。標準化是制定標準、實施組織、實施監督以及改進優化的過程,價值和作用為改進服務、過程和產品的實用性,突破以往的貿易堡壘,實現技術和服務合作。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畜牧產業的發展逐漸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標準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想要實現行業的升級轉型,要以相關政策方針為核心,推動產業實現標準化,為畜牧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加強環境保護、生態安全以及產品質量。
通過實施和制定標準,可以實現畜牧產業產業過程趨于標準化發展,在加速成果轉化的同時,優化組織和配置相關生產要素,促進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生產以及區域化布局,達到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目的。
標準化集管理技術和科學技術為一體,將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科學技術應用于畜牧生產中,提升產業科技含量,約束以及規范生產經營行為,促使畜牧產業趨于現代化以及集約化發展。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畜牧產業生產總量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出口形勢并不樂觀,想要提升畜牧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則要突破觀念制約和技術壁壘,以標準化為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方式。
在我國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居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對食品安全更加重視,加之近些年社會頻發各種食品安全事件,為社會穩定和居民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加強標準化建設可以保證畜產品安全,為居民提供放心的畜牧產品。
建立以及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市場監管以及經濟調節作用,需要以標準化作為技術支撐。從生產經營角度分析,建設標準化可以推動畜牧業的平穩發展,促使行業趨于集約化、規模化以及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生產經營要素的協調統一,消化和簡化多余的生產環節,配合政府職能部門加強質量監管,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畜牧業標準化主要是指為了實現畜牧業生產中的確定目標,通過系統分析法建立綜合體,有步驟、有組織的實施和貫徹這一標準方法,利用完整性的標準,突出畜牧產業的協調性和相容性,進而實現預期發展目標。畜牧業標準化建設步驟主要包括:第一,準備階段,對項目的可行性和選擇性進行分析,明確協調機構;第二,規劃階段,明確標準化需要實現對目標,對綜合體進行標準編制;第三,實施階段,定期修訂和評審、貫徹實施以及建立標準綜合體。
第一,ISO9000,標準文件,國際組織發布的質量保證和管理體系,并且按照其要求建立質量認證體系;第二,SSOP,為實現GMP目標而進行的操作程序和規范;第三,GMP,作業規范,對畜產品衛生標準和要求進行規范;第四,HACCP,關鍵控制點危害分析,制定食品質量控制標準。
標準實施主要是指有措施、有計劃、有組織的執行和貫徹標準活動,使用部門和制訂部門要按照標準規定貫徹到使用、流通、生產等環節,這一過程可分為以下七個階段:第一,計劃階段,在發布標準制訂后,需要嚴格實施和貫徹計劃,明確貫徹標準的內容、要求、起止時間、負責人員、步驟以及方式;第二,準備階段,為了保證標準計劃的有序進行,需要做好物質條件準備、掌握技術準備、組織實施準備、思想宣傳準備;第三,試點階段,按照要求建設試點,為標準貫徹創設有利條件;第四,實施階段,按照相關標準組織檢驗、流通以及生產等工作,并且因地制宜的落實各項措施,確保標準的實施和貫徹;第五,檢查環節,保證檢查標準在具體實施中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第六,總結階段,對檢查結果和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第七,反饋階段,將結果反饋到標準發布和起草部門,為標準的動態修訂提供依據和支撐。
總而言之,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畜牧產業也面臨著轉型和升級,標準化建設是畜牧產業的未來主要發展方向,相關部門和企業需要認識到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并且將其落實到各個環節中,提升畜牧產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