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明
(天臺縣畜牧獸醫所,浙江天臺 317200)
2019年7月,按照《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開展規模養豬場、生豬屠宰企業生物安全基礎情況調查的通知》的要求,對我縣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113家養殖場進行生物安全調查。主要從物理隔離、出豬臺、引種隔離舍、區域隔離、人員消毒通道、投入品風險控制、凈污道分離等生物安全的硬件進行調查。經調查,有物理隔離的占13.27%、有出豬臺的占27.69%、有人員消毒通道的占11.5%、引種隔離舍和投入品風險控制基本上都沒有。有出豬臺的豬場中,有的出豬臺是在豬場內的,其余出豬臺基本上都是在豬場門口旁邊,沒有凈區和污區之分。按照《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開展規模養豬場、生豬屠宰企業生物安全基礎情況調查的通知》中的等級評定要求,只有一家豬場的生物安全評定等級為一般,其它112家豬場的生物安全評定等級為較差。9月份開始,對6家規模相對較大且有改造條件的豬場進行第一批改造提升,根據各場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場一策實施方案,進行生物安全硬件改造。
(1)加固圍墻防線。完善豬場周圍的墻,只留大門口,出豬臺、出糞池等位置與外界相通,其他區域全部圍蔽。
(2)完善大門口設施。豬場大門是所有人員和物資進入養豬場的第一道關口,是豬場的第一道防線。新建、改造與大門同寬、長5-6m、深20-30cm的消毒池,在消毒池兩邊加裝全車噴淋裝置。大門口旁配置門衛室、洗澡間及相應凈區污區衣物貯存柜、物資消毒間等。在配置全車噴淋同時,可增設車輛高溫烘干設施。門口還包括場區門口、豬舍門口等等。在場區門口配備相應消毒池,在豬舍門口配備相應的踏腳盆和消毒槽。
(3)改造出豬臺。出豬臺/通道是與外界相通的地方,與外界人員、車輛接觸的地方。豬場外圍分別有凈道、污道道路出口的,將出豬臺通過改造,靠近污道出口處。出豬臺須有3%-5%左右的斜坡(向外傾斜),保證洗消污水不往里回流。對車輛??康牡孛孢M行硬化,便于沖洗消毒,硬化地面內高外低,便于洗消的污水外流。運豬車輛須經多級消毒后,到達出豬臺。
場外只有一條通道,沒有凈道、污道之分的,在場外一定距離建立中轉出豬臺。售豬時,將場內生豬用場內專用車輛運輸到中轉出豬臺,再從中轉出豬臺趕上場外運輸車輛。場內專用車輛與場外運輸車輛不直接接觸,道路沒有交叉。售豬時,除了對外來運輸車輛進行消毒外,中轉出豬臺的豬必須全部出售,不能返回。
(4)新建低溫貯存間。我縣的病死豬由無害化處理中心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各場根據規模大小,新建病死豬低溫貯存間。病死豬貯存到一定數量后,由無害化處理中心專用車輛一次性收集。減少豬場與無害化處理收集車輛的接觸頻率。
(1)完善消毒通道設施設備。徹底隔離生活區與生產區,確保所有人員進出通過消毒通道進入,消毒通道單向移動。消毒通道依次分設污區更衣間、淋浴間、凈區更衣間、消毒池、消毒槽(手消毒)及噴霧消毒裝置。
(2)新建外圍生活區/辦公區。豬場生活區人員中,一部分人是飼養人員,主要是進入生產區飼養生豬,很少與外界接觸交往。還有一部是管理人員,經常性與外界接觸交往,這部分人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在原有豬場大門口外新建外圍生活區/辦公室(緩沖區)。外圍生活區包括大門及門崗、更衣消毒間,物資消毒間、辦公室、食堂、宿舍(包括外來人員隔離宿舍)等等。經常性與外界接觸的管理人員生活在外圍生活區。新來的飼養人員先在外圍生活區隔離3天,再到內圍生活區隔離1天方可進入生產區飼養。
(3)廚房外移。將內圍生活區的廚房移至外圍生活區,內圍生活區的三餐由外圍生活區加工好后,通過傳遞窗傳遞到內圍生活區餐廳?;蛘邇葒顓^的蔬菜、肉類等食材經外圍生活區初加工(高溫蒸煮、浸泡消毒)后,傳遞到內圍生活區食堂。
生產區進行單元化隔離。隔離區域、生產區域、環保區域(糞污處理)之間建立隔離帶,場內道路設置凈道與污道,避免交叉。生產區域按照布局,劃分若干單元,如將母豬舍、保育舍、育肥舍三區用實墻進行圍擋,可在三區內分別建立飼養員專用生活區,互不交叉。
建立引種隔離舍。對于定期引進種豬的豬場,在豬場外圍一定距離建設引種隔離舍,同時建設相應獨立的生活區。場外引進的種豬先飼養在隔離舍中,專人飼養,飼養員必須全程生活在獨立的生活區。隔離期滿后,經觀察、檢測合格后,再將場外種豬轉進豬場內飼養。
豬場除對生物安生的硬件進行改造提升外,還需對生物安全的軟件進行完善。制定詳細的人員進出場區流程圖、物資減毒點和食材預處理流程圖、工作服、鞋洗消流程圖、車輛流動及各級洗消點流程圖、售豬流程圖及生豬出現異常情況的應急預案等等。對操作人員進行思想及操作培訓,建立監督機制,確保無漏洞可鉆。
生物安全是一種理念或態度,是一項以保持畜群健康水平為重點,防止引入新病原的一舉措。這一理念最終將落實到具體的措施和每一個人的行動上,沒有完美的生物安全,只有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