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茹
(盧龍縣城關動物防疫站,河北盧龍 0664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加上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生豬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近些年,盧龍縣嚴格遵從國務院和農業農村部的統一部署,認真貫徹《防疫法》、《屠宰管理條例》等的要求,統一布局、合理布控,理順了畜禽屠宰監管職能,進一步強化畜禽屠宰監管和行業管理,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認真落實畜禽屠宰環節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將生豬屠宰檢疫與肉品品質檢驗作為很重要的工作來抓。生豬定點屠宰檢疫與肉品品質檢驗,作為畜禽屠宰環節質量安全監管的兩個重要內容,不可或缺。但是,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民眾對檢疫檢驗往往存在認知上的誤區,嚴重影響檢疫和檢驗工作開展的時效。文下就生豬屠宰檢疫與肉品品質檢驗這兩大概念做根本上的概述,并以此就兩者的區別做闡述,以認清區別,避免誤區,配合做好執行工作。
自生豬宰殺及肉品流通市場,往往要將“檢疫”和“檢驗”結合起來,即市面上我們理解的“檢疫檢驗”,也正是為此社會上普遍將檢疫和檢驗作為一回事,由同一個部門來執行。
而實際上,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屠宰檢疫,是在屠宰加工過程中,由法定的機構、個人,對屠宰動物的頭、蹄、內臟、胴體等,依法而執行的檢查、定性和處理。這一過程,涉及到一種強制性較強的行政措施。
肉品檢疫,是針對肉品形態、生理、營養性狀等而展開的檢疫過程,執行過程體現出以獸醫學、公共學、營養學等理論為基礎。
從兩者的概念范疇來看,最終能體現的目的,均在于確保流向市場肉品的質量安全,重在保障民眾的人身安全,關鍵在于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同時,生豬屠宰檢疫也是為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屠宰檢疫確保上市生豬產品無傳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肉品品質檢驗保證上市生豬產品無傳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以外的疾病、無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無有害物質、無有害腺體、無白肌肉(PSE肉)和黑干肉(DFD肉),確定肉品品質等級、受污染狀況,摘除不可食用的部分等。生豬定點屠宰檢疫與肉品品質檢驗都在生豬屠宰加工過程中完成,即與生豬屠宰同步進行,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合作,共同把好生豬產品質量關。
生豬屠宰檢疫圍繞生豬而展開,針對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而言,有豬肺疫、豬支原體肺炎、豬藍耳病、豬炭疽等十幾種傳染病,還有旋毛蟲病、囊尾蚴、絲蟲病等幾類寄生蟲病。
肉品品質檢驗圍繞肉品而展開,針對肉品形態學、生理學、食品營養學而言,重點包括各種誘因而造成的肉品性狀異常,常見的異常肉品性狀有:黑干肉、白肌肉、水腫、黃脂等等。而誘因則有:外傷淤血、重金屬殘留、機械損傷、母豬晚閹檢驗等等。
生豬屠宰檢疫法律依據,以《防疫法》為主,及其配套相關法律。
肉品品質檢疫法律依據,以《屠宰管理條例》為主,以及配套相應的實施辦法。
生豬屠宰檢疫,面向社會,出發點在國家,針對公眾權益。為此,要有檢疫證明,同時加蓋檢疫標志,有較強法律效益。
肉品品質檢驗,針對經營企業,立足企業自身,是對自身產品質量的認可,更要體現維護企業權益。
生豬屠宰檢疫,針對屠宰前后,由法定組織、個人,按照相關標準要求,對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等進行的定性檢查和處理,是一種強制性的行政措施。
肉品品質檢驗,針對肉品形態、性狀,由加工企業品質檢驗員執行,按照衛生學、營養學、獸醫學的要求,檢查由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等誘因而造成的肉品質量隱患。
生豬屠宰檢疫,執行主體為官方獸醫,依據屠宰檢疫規程而實施。官方獸醫應具備專業知識,具備規定的從業資格,由獸醫主管部門任命。肉品品質檢疫,執行主體為肉品品質檢疫人員,需經屠宰企業自行配置,并經相應考核合格。依據國家相關規定而定,針對不合格生豬產品而執行,如實做好記錄處理。
在市面上,生豬檢疫檢驗往往我們放在一起來說。但是,這樣的理解是有誤區的。往往屠宰檢疫,是在屠宰加工過程中,由法定的機構、個人,對屠宰動物的頭、蹄、內臟、胴體等,依法而執行的檢查、定性和處理的強制性行政措施。而肉品檢疫,是針對肉品形態、生理、營養性狀等而展開的檢疫過程,執行過程體現出以獸醫學、公共學、營養學等理論為基礎。為此,無論是內容、法律依據、法律后果,還是后期的定義、實施主體,均有著本質性的差異。但是,最終執行目的,都在于確保流向市場肉品的質量安全,以保障民眾的人身安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