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書明
(招遠市畢郭畜牧獸醫站,山東招遠 265412)
在近幾年我國養殖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進行羊的大規模養殖,雖然為我國羊制品的生產業帶來了更多的效益,但羊病的發病率也隨著羊數量的增多而逐漸上升,從而為養羊業造成了一定的發展阻礙。而在羊的眾多疫病中,羊腸毒血癥是最為常見的危害性較強的傳染疫病,同時也被稱為“軟腎病”和“類快疫”。并且患有此疫病的病羊,在臨床上的特征多表現為發病急、死亡突然并且死后腎臟軟化。因此,在羊的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及養殖人員需使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對此疫病進行防治,否則只要羊群中有一只羊出現了此疫病,緊接著就會迅速蔓延到整個羊群,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1]。所以,針對此疫病,綿羊及羊的養殖戶需做到百分之百的重視,對羊腸毒血癥的病原原因及病狀的表現都要十分了解,并制定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便在以后的養殖過程中及時做出應對,從而有效的對該疫病的發生和流行進行控制。
羊腸毒血癥的病原體為產氣莢膜梭菌D型,屬于厭氧性細菌的一種,但對厭氧的程度要求的并不嚴格,同時還會產生很多種的外毒素。一般在土壤、污水、飼料及病羊的腸道、糞便中都會有該病菌的存在,并且在健康羊的體內也有可能會發現該病菌的存在。通常情況下,該病原菌在進入到羊的消化道后因其胃內酸性環境的影響下是無法存活的,最多只能有一小部分病原菌可以進入到腸道中產生毒素,并在羊排泄時伴隨糞便一同排出[2]。而且當養殖人員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突然更換飼料,將大量青嫩或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草、飼料以及谷物去代替原本的干草飼料對羊進行喂養之后,羊的腸胃內機能活動降低,產氣莢膜梭菌D型就會在羊只體內迅速的繁殖導致毒素的不斷產生,引起機體吸收而誘發了羊腸毒血癥。
羊腸毒血癥在我國多為散發,其潛伏期很短,多為急性經過,突然發病后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死亡。部分患病周期較為緩慢的病羊,一般情況下其表現多為離群呆立或臥地不起,有時候還會出現磨牙、身體仰屈至弓狀,、體溫較低、全身肌肉抽搐且口吐白沫等的癥狀,并且在病羊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多呈現為混有黏液或血液的暗黑色。甚至還有一部分羊在患有羊腸毒血癥后,還會產生食毛的癥狀,在快要死亡時,會表現出步態不穩的情況并不斷轉圈,直到病羊因呼吸困難而倒地不起,頸部向后彎曲,并且四肢還會做出劃水狀,經過昏迷和呻吟最后徹底衰竭死亡。整個從發病到死亡的周期十分短暫,一般急性型發病只需要1~3h,而病情緩慢的病羊則會在3~10h或1~3d內死亡[3]。
通常急性型發病的病例是沒有什么特征性病變的,但因營養良好,一般病羊在死亡后其尸體會迅速的腐爛。通過解剖檢查,會發現病羊的真胃中仍有來不及消化的草料,并且體內多處器官都有出血及水腫的特征出現,尤其是腎臟更是充血腫脹的較為嚴重,并且會變得十分柔軟。而周期較為緩慢的病例,通過解剖檢查將會發現其胃內充滿了還沒有消化掉的飼草,并且胃壁和腸道內都伴有潰瘍和黏膜脫落的特征,膽囊、淋巴結、心臟也都有腫大現象,并且在心臟、腹部和腸道內部分位置還存有出血點及少量帶血的液體及渾濁的積液,其腎臟則表現為表面充血狀,但質地實際上是松軟如泥的[4]。
對已經死亡的曾患有羊腸毒血癥的病羊進行剖檢后發現,病羊體內有軟腎,腸道黏膜出血以及體內積液較多等特征可作為初步的診斷。最根本的方法應為,采集病羊體內小腸內容物、淋巴結及腎等染色制片后再進行顯微鏡檢查,并且在診斷時,還需要重點注意羊腸毒血癥與羊炭疽病、羊快疫病等表現特征多為相似疫病之間的區別。
例如:與羊腸血毒癥最為相似的羊快疫病,兩者間的區別首先在季節性上就有所不同,羊快疫病常在春秋兩個季節發病,而羊腸毒血癥主要在春末夏初的階段和秋末冬初的階段發病;其次,羊快疫病多發于是六至十八個月的綿羊;而羊腸毒血癥則常發生在四至十二周的綿羊中。最后,兩者的發病誘因也有非常大的區別,其中羊快疫的發生主要是養殖環境的陰冷潮濕引起的,比如天氣變化突然、降雨量過多且持續時間長等,同時在喂養方面采用了冰凍的飼料也非常容易導致羊快疫病的發生;而羊腸毒血癥發生的主要誘因則是羊只進食大量的青嫩草料等蛋白質含量頗高的草料。而且,羊在患有羊腸毒血癥時,還會伴有血糖和尿糖升高的癥狀,但羊快疫病就不會這種癥狀的發生。
在羊的日常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需要特別注意羊舍內的養殖環境是否足夠干凈,不但要對糞便及尿溝進行及時的清掃,還需要定期對羊舍進行消毒,同時控制好羊舍內的飼養空間及,切不可太過擁擠,并保持通風控制好濕度。在喂養上,也應該提供優質的飼料,春夏兩個季節需避免羊群采食過量的嫩草,秋季則需要防止谷類被大量攝入,平日里要科學合理的將精料與粗料搭配起來,不突然性的更換飼料,并且養殖人員在羊群自由活動時要格外避免羊只去舔食一些污水,并定期的為羊群更換水槽。
因為羊腸毒血癥發病周期較短,并且發病也很突然沒有預兆性。所以,養殖戶一般可以在三月至四月以及九月至十月這兩個時間段為羊群接種三聯疫苗或者五聯疫苗進行預防[5]。
當發現羊群中有羊只出現了羊腸血毒癥的病狀,養殖戶需迅速將病羊轉移到較為干凈和干燥的地方進行隔離,并且及時將羊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并在羊舍噴灑比例合理的生石灰水,消滅病菌的殘留。除此之外,還要為每只病羊進行藥物治療,比如可將固定用量的青霉素可分為兩次并持續三天對病羊進行肌肉注射。或者也可以將青霉素、葡萄糖、強心安鈉咖注射液、生理鹽水、地塞米松根據羊的體重具體決定用量后以此對病羊進行一天兩次的靜脈注射,持續三至五天,而對于發病周期較為緩慢的病羊,還可以將八克至十二克的氟磺胺脒摻入當天的飼料中,進行連續三天的口服治療。如果疫病不幸蔓延至整個羊群時,就需要對羊群接種三聯四防苗,如果還是發展至死亡,就需要及時對病死的羊只進行焚燒和深埋的無害化處理[6]。
綜上,羊腸毒血癥在羊類的所有疫病中死亡率極高的疫病,不但危害巨大,治療過程也非常的不容易,對養殖戶的經濟也會造成損失。因此,羊群養殖戶需要將該疫病的預防措施高度的重視起來。一旦發現羊只有病狀出現,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養殖戶還需要注意選擇好合適的場所建造羊舍,比如一些地勢較高且干燥的地方,并定期對羊舍進行消毒清潔工作等多方面的防御措施來全面的提升羊群養殖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