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智
(小金縣科技農業畜牧和水務局,四川小金 624200)
豬囊蟲病又稱為豬痘病,病豬發育減緩、肥育受阻,而且會導致豬肉品質降低,若感染到人,會誘發各種嚴重疾病,甚至導致死亡。給我國的畜牧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影響我國公共健康衛生狀況。因此,做好檢驗檢疫工作是消滅該病的重要環節,對于病豬的診治和疾病預防同樣也不能忽視。
豬囊蟲病在全球大部分國家地區都可出現,但主要流行于亞、非、拉等經濟欠發達國家或一些落后地區,在我國流行范圍很大,多省份均有此病發生。此病呈散發形式,四季均有發病的情況存在。近年來,由于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不論人民生活條件還是生豬養殖條件都有了很大提升,此病發病率逐年呈遞減模式。
豬囊蟲病會在人畜之間循環感染,即:人食用未熟豬囊蟲病肉會感染有鉤絳蟲,所產生的糞便會攜帶大量蟲卵或妊娠節片,若這些糞便污染飼料,或直接被生豬吞食,又會導致生豬感染。更嚴重的是,人感染有鉤絳蟲若不及時醫治,所攜帶的蟲卵會持續排出20年余久,這將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做好此病的綜合防治工作意義重大。
病豬一般無明顯癥狀,極嚴重感染病豬會出現發育遲緩、水腫、營養不良等癥狀,病理檢查會有貧血現象。仔細觀察,會發現病豬的眼球飽滿并向外凸起,眼瞼充血,有米粒般大小的顆粒物觸感。
此病的潛伏期長達3個月,因此人感染此病初期也無非常明顯的癥狀,潛伏期后會出現腹瀉或便秘的消化不良癥狀,敏感患者會伴有惡心、嘔吐的癥狀,患者食欲增大但身體消瘦,甚至會導致死亡。
將病豬解剖后,在病豬咬肌、腰肌、臀肌、心肌等部位肉眼可見橢圓狀小結節,即囊泡。囊泡呈卵圓形,半透明狀,里面有米粒大小的乳白色頭節被透明裝液體包裹。鏡檢會清晰看到豬囊尾蚴的剖面,其頭部有小溝,帶吸盤。蟲體被淡紅色囊液包裹,囊腫有兩層包膜,在外層可發現毛細血管增生。
在臨床一般采用全血酶免疫吸附試驗對活豬進行囊蟲病的診斷,此方法準確率較高,且采樣易保存,省時省力,簡單易行。
病豬治療一般采用阿苯達挫、吡喹酮或丙硫苯咪唑等藥物,服用三次為一個療程,藥量按30mg/kg的比例配比,每兩次服藥期間隔48h。病豬用藥后會出現昏睡、食欲減退的癥狀,停藥后會恢復正常,服藥24h后會排出大量的蟲卵及幼蟲。病豬病愈半年后宰殺經檢驗無蟲體殘留,肉質會完全達標。
患有絳蟲病的患者一般采用鶴草酚、氯硝柳胺、吡喹酮等藥物進行治療;患有囊蟲病的患者目前尚未有特效藥,一般采用吡喹酮、阿苯達唑、氯苯達唑等藥物治療,根據病程長短及病患位置不同,采用不同藥量進行治療。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豬囊蟲病的危害,不但影響我國生豬飼養業的發展,而且對人的健康也帶來巨大威脅。因此,應以“驅”為主認真實行“驅、檢、管、治”的豬囊蟲病的防治工作。
為做好豬囊蟲病的防治工作,首先應從源頭抓起——消除傳染源。生豬飼養應采用清潔的方式,做到“豬有圈”,杜絕生豬亂排泄、亂竄的現象發生,將傳染源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有利于集中做無害化處理。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做到“人有廁”,將糞便有效處理,杜絕豬吃糞便的現象發生,切斷傳染途徑。
生豬應定點屠宰、集中檢疫,一旦發現病豬,應嚴格按照相關法規做無害化處理。對生豬市場做好監督檢查管理工作,杜絕病豬在市場上流通。一旦出現不法商販進行病豬交易,應進行嚴肅處理,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健康安全。
據相關數據顯示,通過每年一次的普查,可檢查出80%的病豬,因此,做好普查工作尤顯重要。對普查出的病豬應及時治療用藥治療,同時做好預防性驅蟲工作,從仔豬飼養期開始,開展半年一次的驅蟲活動,預防該病的發生
通過媒體、報刊、宣傳單、講座等形式對養殖戶及廣大人民做好豬囊蟲病的危害及防治宣傳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飲食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吃囊蟲肉,不吃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菜板應生熟食分開,防治蟲卵的傳播。
對生豬進行豬囊尾幼蟲苗的免疫接種工作,預防豬囊尾幼蟲病的發生。另外,我國已研制出豬囊蟲病疫苗,不久后將會用于臨床,可有效預防豬囊蟲病的發生。
綜上,豬囊蟲病對人畜的危害性極大,做好預防治理工作非常重要,而重中之重在于該病的預防管理,在生豬養殖區應做到“人有廁、豬有圈”,衛生養豬,科學養豬;一旦發現病豬應及時做無害化處理,病豬肉不得食用,才能避免該病在人畜之間流行,從而使該病得到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