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茂林,王明霞
(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福建 福州 350715)
當前,在我國鄉下土特產已經格外富饒,供大于求、銷售難一直是農民朋友日夜憂心的事情。在這個階段,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特點是平均交易規模大,市場運作機制主要是基于現貨和現金交易。批零兼營相對較為常見,但這種銷售方法太過單一。隨著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銷售已成為市場的主體。
對我國而言,農戶不管種了什么東西,總是直接運送到集市上去賣,或者就是直接在田間地頭擺設攤位進行銷售。然而在農村,農民一般過幾天或者一個星期才趕集一次,而且當地的商業買家經常在這一天收購農產品。
農民生產過程中的盲目性問題是農村經濟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當某種產品暢銷時,農戶會急于種植這種產品,結果導致該產品嚴重過剩。當某種產品不暢銷時,農戶就減少或直接停止種植作物,致使價格飆升并陷入周期性循環。
目前,很少有農民有品牌意識,結果只是價格競爭,最后每個人都賺不到錢。當然,這與農村地區的生產方法有關。當產品被出售時,農戶缺乏品牌意識,無法統一推廣品牌。
此次走訪和實地調查,依據小組成員家庭所在地和考察期間常駐地,分配每人考察的地市。在完成實地考察階段,通過登錄當地和其他政府網站,了解并下載當地近幾年的農業生產銷售年鑒,了解滯銷情況。
(1)常太鎮隸屬莆田市城廂區,最偏遠地區距莆田市區有40余公里,該鎮以種植枇杷、龍眼、香蕉等農作物,其中尤以枇杷種植面積最廣。近年來,由于大量勞動力外出,枇杷的采摘和銷售主要以雇傭外來人員為主,較以往花費的成本要高的多。然而近年來市場上的枇杷價格持續走低,“常太枇杷”這一傳統品牌已不再吃香,很多當地枇杷無人問津,甚至出現了果樹荒廢的情況。
(2)龍華鎮是仙游縣中的一個鎮,以種植文旦柚(柚子的一種品牌)聞名,2018年恰逢果實豐收年,而文旦柚通常因賣相不佳而出現滯銷。在走訪過程中,經常能在很多果樹下看到自然成熟掉落的柚子。據介紹,由于種植成本高,價格低,收入不及付出,很多果農已放棄傳統種植,開始出現滯銷和荒廢情況。
(3)南安位于泉州,當地并沒有主要種植的農產品。但近年來,由于網商的興起,傳統農產品交易市場已逐漸冷談,傳統的果農由于不了解和不敢輕易嘗試網絡平臺,導致近幾年的農產品交易數額逐年下降,原本以農產品為生的果農已經開始有轉變收入來源的想法。
(4)據了解,閩侯周邊地區主要以農業為生,有些產品用于自給自足,有些用于市場銷售。然而近年大棚種植溫室種植的興起,人們開始不再關注傳統種植出來的產品,認為農藥沒有得到有效監測,肥料的使用沒有得到檢測,不能放心食用,所以很多土地出現荒廢情況。
(5)眾所周知,武夷山以種植茶葉而聞名,特別是鐵觀音大紅袍。然而近年來,許多商販惡意炒高茶葉價格,且八項規定出臺以來,以茶為禮的情況逐漸減少,況且人力資本過高,機器采摘的成本過高,收入較往年逐漸下降,很多茶山出現荒廢情況。
智慧農場為了改善一些地區農產品滯后和符合時代潮流的思想,主要分為兩期,一期的目的是為了讓農場主快樂地種地,第二階段的目的是讓顧客放心地享用美食;創建的初心是運用互聯網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以及為更多人帶去綠色健康的農產品。一期主要是由農場主將農作物種類上傳至平臺,并實時直播綠色管理農場的過程,讓更多的人真切地感受到綠色健康,并進行預訂;二期工程主要是城郊智慧農場的開發。農場開發商可以對日常綠色打理進行直播,也可由農場開發商進行開放性經營,顧客可以到快樂農場體驗種植養護的樂趣以及可以用網上進行訂購,再由農場直接派送,確保食材綠色新鮮。
打造一個值得雙方信賴的平臺,將農業互聯網化;讓農場主明白,快樂農場這個平臺可以為他們盈利,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產品滯銷的問題;讓客戶看到綠色環保蔬菜的生產,為客戶提供了靠譜的食品來源。
智慧農場具有中間化農業,符合時代潮流;智慧農場大規模的農場優勢非常明顯。可以種植各種植物以滿足公眾的要求;智慧農場將開發城郊,合理規劃土地有效結合。它選址的地點一般空氣清新、土地沃腴、地理位置優厚,交通便利,可以推動郊區的經濟發展,它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和目標客戶群體,一些在壓力下工作的城市白領工人這些人對健康的餐飲和休閑有更高的要求,因此Happy Farm項目擁有充足的客戶來源。
智慧農場的劣勢在于:一些農產品滯銷地位于偏遠地區,農作品在運輸過程中會存在交通不便以及難以保存問題;城市農業的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很好的探索和包裝,特別是城市有機農業文化的特征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農民對互聯網的了解不夠,網絡經驗不足,涉及的程度較低。
互聯網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國互聯網行業突飛猛進。農業與互聯網的結合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是一個重要的風口。在快節奏的生活與高度工作壓力下,城市人們更在意綠色、環保、健康,也更加渴望回歸自然。而主打是農家本色和透明自然,最基礎的就是讓人買的踏實,吃得放心。
平臺創建初期的問題是,影響力不足,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平臺推廣至大眾;開發商不一定會意識到這項項目帶來的惠利。
團隊充分依托當下發達的互聯網平臺,通過開發應用(APP),建立微信公眾號,電商集群平臺,設立實時信號傳輸功能,對農產品進行預訂、分撥、調配以及農產品庫存等信息的及時更新。同時積極與各大物流單位溝通,建立物流體系,以確保農產品的及時送達。
前期:實地考察農產品滯銷和土地荒廢情況,同時了解目前市場在運營產品的種類及數量,深入了解其功能和實施效果。將搜集的信息整合商議,確立并提出“智慧農場”項目方案,著手APP初步研發;中期,擴大業余范圍,力爭遍及全省,并進行周邊省份的業務拓展?;旧辖鉀Q了滯銷農產品的問題,企業開始涉及土地租賃計劃,并進行初步規劃;在后期,將推動互聯網農產品產業的發展,開辟新的模式。在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和初步完成荒廢土地租賃業務后,開始探索“互聯網+”智慧農場與農家樂業務的開展。
智慧農場是一個綠色健康的項目。是一個極富成長性的新興產業,更是符合了我國“民以食為天”的傳統思想,同時也迎合了當下社會,廣大消費者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需求。智慧農場可以實現買家與賣家共贏,為農業戶減輕負擔,更有助于改善農產品的發展,在土地租賃業務中,用戶可以選擇自己種植也可以選擇聘請農民,從而間接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和收入問題。同時采用APP實時直播快樂農場的實時管理過程,改善了農業戶消費者的對接關系、農業與城市家庭的生態關系。這一生態關系新模式定義為“F2F”,拓展來說就是family和farm之間一種新型的流通和對接方式。
從以上各個層面來看,“智慧農場”項目具有可行性,為用戶帶來福利,不用出門就可以享受最新鮮的食材,也為用戶提供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豐富的農產品。因此,“智慧農場”項目可將農業推廣至互聯網時代,充分利用各種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使互聯網和農場得以深度整合,形成相應的生產鏈,同時改造傳統行業,拉動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經濟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