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和
(洋馬農機(中國)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028)
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大、單產和總產量都很高的糧食作物。大力發展水稻生產機械化,可以有效爭搶農時,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確保和擴大種植面積,提高水稻產量,節約生產成本。
水稻側深施肥法是先進的施肥方式,在水稻插秧同時,將肥料施于秧苗一側土壤。此法促進早期生育,重要的是促進前期營養生長,確保充足的莖數,用側深施肥法可以解決低溫、地涼、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還田造成的初期生育營養不足問題,是常規施肥方法難以做到的。
水稻側深施肥的優勢:側深施肥比常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料流失減少,總施肥量減少20%左右;側深施肥可增加水稻畝產(18~20kg/畝);側深施肥是在機械化插秧的同時進行施肥,可以減少水稻栽種前施基肥的環節。
洋馬農機(中國)有限公司以“水稻種植借本增產”為主題,在中國的田地上反復進行了試驗和研究后,量產定型并向中國市場推出適應水田作業配套的洋馬2FC-6型施肥機。截止到2012年,在我國側深施肥技術已在江蘇部分地區、黑龍江農墾農場等區域推廣、試驗、實施,并得到了預期的收益效果。隨著側深施肥技術及配套施肥肥料的成熟,洋馬2FC-6型施肥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機遇。
國內施肥機現在主要有手扶與乘坐式兩種,目前以乘坐式插秧機為主,水田施肥主要以人工為主,配套機具很少。2FC-6型施肥機由于是在現有洋馬插秧機基礎上追加的設備,因此改裝和投資的難度和費用并不算太高。而且可以插秧施肥同時進行,進一步的縮減工時投入和農資的成本費用。但地區適應性問題還持續制約著2FC-6型施肥機的推廣。
水稻側深施肥是在水稻機械插秧的同時,用水稻側深施肥器將肥料(基肥)按照農藝要求一次性施肥在稻苗根側下方泥土中,因施肥集中,與土壤接觸少,肥料濃度高,微生物獲取少,水稻吸收利用率高,肥料流失減少從而實現節肥省工增產減少污染的目的。同時,由于南北地域跨度較廣,氣溫、土壤、環境、季節變換等差別較大,各地實施的農藝情況各不相同。從日本引入的式樣面對超出日本需求維度地域和農藝要求,對中國部分地區的適應性不是很好,相關調節范圍無法滿足要求。
前些年由于國產插秧機側深施肥裝置構造簡單,在使用時容易出現施肥器底部因稻草秸稈過多,肥料在底部遇水融化堵塞排肥口,影響施肥量,應用效果不佳,因此沒有進行大面積推廣。從現有的情況來看,2FC-6型側深施肥機主要還存在施肥深度不足、肥料堵塞等問題。
通過市場的主要訴求地區的調查走訪,得到了以上兩點的特別急需改進需求:施肥量調節最低量需要進一步減少:使用測深精準施肥,可減少肥量使用量,不需要與普通農藝一樣的施肥量。使用施肥機全年的施肥量需要減少。因此需要減少第一次的側深施肥量,最好在10kg/畝以下。否則浪費肥量,同時大量的肥量會在使用時受潮堵塞施肥機管路。減少總的肥量,盡量降低成本,后期根據需要在追肥普通肥料;.施肥深度需要增加:由于各地強制推廣秸稈還田,秸稈會漂浮在農田土壤表面,影響插秧深度和浮船開溝的深度。因此需要增加開溝深度至4~5cm。
由于現行側深施肥機型已經定型,并小批量生產投入市場。同時機體大部分是由日本進口,部分部分部品的生產和模具夾具在日本。這就制約了對現行機型上進行改進的范圍。如果大幅度的改變機體結構或增加附加結構設計的話,有很大的性能風險,也會大大增加新式樣的投入成本,進而增加機體成本價格。對現已購買側深施肥機機體用戶的需求也無法滿足。
因此需要在不變更現有結構的基礎上討論進行改進。
變更肥料篩盤網眼大小調整施肥量,設定少量式樣,使用時只要簡單更換便可。
3.1.1 設計原理
肥料通過篩盤的網眼變小達到變更施肥量的目的。
3.1.2 設計方案
根據施肥量最好在10kg/畝以下,變小篩網網眼形狀。見圖1。

圖1 設計方案一
3.1.3 效果檢測
實測收集實驗驗證數據。同時,通過比對試驗數據和效果對施肥量的驗證計算核對,考慮施肥量的偏差,通過偏差調節設計進行完善。最終施肥量設定參數確定。
現行開溝器只有一種式樣,考慮到現有結構的工藝要求,在原型基礎上進行修改。
3.2.1 設計原理
肥料的施肥位置需求:秧苗下方5 cm,秧苗側方5 cm;即追加需要深度,保持原來開溝形狀的方式,使用時只要簡單更換便可。
3.2.2 設計方案
把開溝的深度從40 mm,調整到50 mm,因此把開溝器深度增加10mm;其他相關部品形狀順延改變,同時需要注意仿形性能不能有降低。見圖2。

圖2 設計方案二
3.2.3 效果檢測
通過江蘇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與插秧機配套的側向施肥機(裝置)試驗總結》測試,確定的測定參數,能達到50mm的理論值。
通過相關設計試驗改進后,實現了施肥量調節范圍的增加和施肥深度的增加。根據此參數對企業標準進行了制定,上報公司,并做成了《2FC-6型施肥機》企業標準。同年側深施肥機參數通過公司式樣定型會議,并最終定型。最終通過了江蘇省農業機械推廣局的推廣鑒定,取得了推廣鑒定證書。并申報的江蘇省的農機具補貼,為公司的新產品營銷打開了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