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夢玲
(宜賓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0)
雞新城疫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的必須報告的疾病,同時也是我國一類疫病。就引起禽類死亡的數量而言,新城疫是除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和低致病性禽流感外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本文對新城疫的檢疫和防疫進行綜述,以期對該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參考。
從生物學分類上看,雞新城疫病毒(NDV)屬于副粘病毒亞科,禽副粘病毒屬,只有一個血清型,即禽副粘病毒I型。根據毒力強弱,病毒分為強毒株和弱毒株兩類。
根據丁壯等[1]的研究,我國流行的優勢基因型為Ⅶ型,偶見其他基因型,基因Ⅶ型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除家禽外,在鴿子和雙冠鸕鶿中也常分離到強毒NDV,野生鳥類偶見分離。世界范圍內雞新城疫經過了4次大流行,之后NDV宿主范圍明顯擴大,已報道超過250種禽類可自然感染或實驗感染NDV[2]。
3.1 臨床診斷 雞感染NDV后觀察到的臨床癥狀是非特異性的,可能會出現精神沉郁、羽毛雜亂、張口呼吸、體溫過高、厭食、無精打采和體溫降低等癥狀。如果存在淋巴組織的出血和壞死,尤其是腸、脾和胸腺,則具有內臟變性,應該高度懷疑NDV感染[3]。
雞感染NDV后,大致表現為3種致病型:緩發型、中發型和速發型。緩發型僅表現輕微的呼吸道癥狀,中發型僅引起幼齡雞的死亡,速發型能引起各種日齡的雞發生致死性感染。其中,速發型包括速發嗜內臟型,簡稱嗜內臟型;速發嗜神經型,簡稱嗜神經型。由于蛋雞在生產周期內接受多次NDV疫苗接種,因此具有持續免疫力,除了產蛋量下降外,可能不顯示感染的跡象。感染嗜神經性NDV毒株的雞,常出現神經癥狀,如斜頸、共濟失調,翅膀或腿麻痹,內臟一般不表現明顯的病變。
3.2 實驗室診斷
3.2.1 病毒分離 采集活雞的咽喉拭子或泄殖腔拭子或雛雞的新鮮糞便,也可無菌采集死雞的肺、腎、腸(包括內容物)、脾、腦、肝、心組織和骨髓,用含有抗生素的pH值為7.0~7.4的等滲磷酸鹽緩沖液(PBS)滅菌,處理好后于4℃下3000r/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經0.22μm濾膜過濾除菌。吸取除菌液經尿囊腔接種至少5枚9~11日齡的SPF雞胚(0.2mL/枚),35~37℃下孵育4~7d,接種后每天檢查雞胚生長情況。收集死胚、瀕死雞胚和培養結束時存活的雞胚,置4℃冰箱中冷卻4~24h,無菌采集尿囊液。
3.2.2 血清學鑒定
3.2.2.1 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試驗 新城疫病毒能吸附于雞、火雞、鴨、鵝及某些哺乳動物(人、豚鼠)的紅細胞表面,引起紅細胞凝集現象,且能夠被特異性抗體抑制。雞感染NDV后,其組織中的含毒量較低,不足以產生血凝現象,故需先進行雞胚接種,再用含毒量較高的3.2.1中的尿囊液作血凝及血凝抑制試驗。用HA法檢測尿囊液的血凝活性,呈陰性反應的尿囊液需用另一批9~11日齡的SPF雞胚至少再傳代一次,若結果仍為陰性,則判定新城疫病毒陰性。HA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尿囊液,需再用新城疫病毒標準陽性血清進行HI試驗,以確認是否有新城疫病毒的存在。
HA和HI既可以在雞發病后診斷,也可以對未發病雞群進行診斷。如果檢測到未免疫過新城疫疫苗的雞群有血清抗體存在,則表明雞群中有野毒感染;如果免疫過新城疫疫苗的雞群有抗體存在,則應根據抗體滴度判定免疫是否成功,如雞群整體抗體水平低,則需要重新免疫。
3.2.2.2 瓊脂擴散試驗 采集被新城疫病毒強毒攻擊致死的雞的組織或器官樣品,進行瓊脂擴散試驗。該法操作簡單,特異性好,檢出率高,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3.2.2.3 免疫組化技術 免疫組化是利用抗原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存在抗原,一般用異硫氰鹽熒光素或辣根過氧化物酶及堿性磷酸來標記高免血清的IgG抗體,進行抗原診斷。張爽[4]證實該方法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穩定性,且重復性較好。
3.2.2.4 免疫熒光(IFA)試驗 彭明義等[5]將NDV抗體標記后,檢測免疫接種機體和強毒感染毒株的抗原,得出該法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特點,可用于雞新城疫病毒的檢測。
3.2.2.5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是利用物理方法將抗原或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上進行免疫酶的測定,需要利用酶標儀或經顯色劑顯色后再肉眼觀察。Kumanan等[6]使用Dot-ELISA對ND疑似病例進行檢測,顯示出良好的敏感性。
3.2.3 分子學方法
3.2.3.1 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 RTPCR法具有快速、靈敏、特異、直觀等特點,避免了常規血清學診斷方法中非特異性因素的干擾及敏感性低等問題,可以直觀地從分子水平檢測到病毒核酸,目前已成為臨床上檢測和診斷疾病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我國多位學者均根據F基因設計引物,建立了RT-PCR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檢測尿囊液中的病毒,也能對病雞組織中的NDV進行檢測。
3.2.3.2 實時熒光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熒光RT-PCR) 實時熒光定量檢測技術是指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收集熒光信號實時監測整個PCR進程,最后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屈素潔等[7]研究表明,該方法對新城疫病毒的檢出量比普通RT-PCR高出100倍,且準確性高,重復性好。Farkas等[8]根據F基因設計一對通用引物,再分別根據強弱毒株設計一條探針,建立了多重熒光定量PCR方法,結果表明該法能夠區分NDV的強弱毒株。
4.1 監測雞流行病學 對雞群的帶毒情況進行監測,特別是對強毒株的流行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我國新城疫流行規律和特點,制定出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4.2 加強飼養管理 雞新城疫危害范圍廣,傳染性高,必須采取綜合性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加強圈舍內外環境的消毒,將生活區和養殖區隔離,避免引入外界病毒;加強引種檢疫,避免外來感染雞只引起場內感染;養殖場周圍搭建圍欄,防止野禽進入,與鴨、鵝分群飼養,因為野禽、水禽和雞之間的病毒株存在雙向傳播的風險;保持飼料營養均衡,增強雞群對病毒的抵抗力;減少雞群的應激反應,防范氣溫驟變、高氨環境等對雞呼吸道的損傷。
4.3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目前預防雞新城疫的最有效方法。臨床常用的疫苗主要有傳統的弱毒疫苗、滅活疫苗以及DNA疫苗、基因缺失疫苗、亞單位疫苗、轉基因植物疫苗和基因工程苗等。
傳統的新城疫疫苗是養雞場最常用的疫苗種類,具有產生免疫力快的優點,可通過點眼、滴鼻、氣霧等方式免疫,取得較好的免疫效果。試驗證明,雞ND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丁壯等[1]用HN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免疫試驗雞,結果產生了高于65%的強毒保護率。孟凡臣[9]將F基因介導轉化入馬鈴薯,獲得了12株轉基因植物疫苗。轉基因疫苗可能是未來疫苗發展的方向之一。
盡管供選擇的疫苗種類繁多,但臨床上應注意選擇使用與流行株基因型匹配的疫苗株,以保證較高的免疫保護力。另外,必須加強雞群抗體水平的監測,確保免疫雞群抗體水平維持在有效范圍內,以免引起大范圍暴發。
新城疫的廣泛流行給我國養雞業帶來了極大的損失,雖然免疫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該病又出現了新的流行特點,如多種病原的混合或繼發感染,雞群的免疫抑制、毒株的變異和進化等。因此,我們應當始終保持警惕,加強ND檢疫,特別要重點關注新毒株和野毒感染,同時樹立“防重于治”的正確觀念,重視和做好生物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