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慶華
(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農業服務中心,上海 201804)
非洲豬瘟病毒傳播主要是靠接觸傳播和生物傳播。非常豬瘟疫情的傳播之快,主要原因是在生豬運輸過程中,病毒通過各種媒介引起擴散。
生豬運輸車一路行駛,豬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等,將病毒一路傳播。病毒在20℃的糞便里可以存活11d,而且很容易通過中間宿主如老鼠,蒼蠅,蚊子,蜱蟲等進一步發生擴散。
我們養豬業主要還是以散養戶為主,而且散養戶養殖場沒有合理的生物防護制度,對于疫病沒有預防為主的概念。所以,當疫情發生后,一些不重視平時防護的散戶甚至是規模場都無一幸免。
這不僅是制度上的缺失,更是意識上的不重視,也就導致對我國養豬業現在乃至未來幾年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通過這次非洲豬瘟疫情,我國對生豬養殖進行改革。西班牙1960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到1995年徹底消滅。用了長達35年時間。而這是政府頒布法令,采取措施,加強管控,這才將疫情完全凈化。
這需要政府和養殖戶的共同努力,一起來為預防疫病做出自己的貢獻。
借鑒西班牙的經驗,就是要將高密度生豬養殖降低到合理的養殖布局。提高生豬養殖的門檻,要對進入生豬養殖進行必要的規定,制定高標準高要求的準入機制。
將缺少經驗,缺少資金,缺少技術的養殖場排除在生豬養殖外。不能因為市場緊缺豬肉,就沒有原則性和制度性的大量建立養殖場。這只是治標不治本。
一旦,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當發生疫情后,不僅沒能控制住疫病的發生,還讓養殖戶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
養殖場的關鍵因素是養殖技術人員,而技術人員的安全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危險的預判,以及對疫病的預防,這都是技術人員應該具備的。
技術人員是養殖場的第一道防線,只有最大程度的預估危險,才能有效預防疫病的發生。經常加強技術人員的安全主動意識的養成,是讓養殖場在可能遇到的突發疫情時,能最大限度的抵擋住疫病的侵襲。
這樣,不僅能免于經濟損失,還能在危機四伏的疫情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能可持續發展,創造更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個具有天然保障的養殖場,也是對預防疫病,防止疫病擴散的重要方面。
目前,散戶飼養生豬,對于養殖場沒有科學選址。養殖場與養殖場之間距離短,也會造成疫病的傳播。
成立專業的養殖場規劃小組,對生豬養殖場址進行整改。關停一些不符合標準和要求的養殖場,減少疫病傳播的各種可能。
進行合理的養殖規劃,讓生豬養殖業呈現規范化,標準化,安全化的方向發展。
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我國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收到了成效。疫情得到控制,不再發生新的疫情。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也看到生豬養殖需要由散戶逐步向集約化養殖發展,這是對我國養殖業的一次改革,也是在促進傳統養殖業的轉型。
雖然有利有弊,但時代是順著大趨勢走的,我們的行業也需要順著時代的方向轉變。這不僅是對行業的推進,也是對我們生豬養殖行業的一次升級,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有刀刃向內的勇氣?,F在只有先對當下下手,才能發展現在,利于未來。
生豬養殖已不是過去傳統養殖的時代,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建立規則,對行業發展進行約束,避免野蠻生長。
要加強外在生物安全防護,內在生物安全防護,傳播媒介生物防護等各項機制。要知道打鐵還需自身硬,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行業的自律,就是更好的預防。自覺加強疫病的預防,疫苗的接種。提高主觀安全意識,對于疫病要產生敬畏的態度,要保持謹慎,認真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