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 春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畜牧獸醫站,內蒙古興安 029400)
我國畜牧業伴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隨著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人們對于肉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也越來越重視,隨之而來的,牛養殖的飼養過程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從而使得人們更加放心的消費牛肉及其副產品。為了提升牛肉的質量,在牛養殖的飼養管理過程中,通過采用合理的飼養方式,強化養殖管理,進行生態養殖模式,及時進行疫病防治,加強牛養殖的疫病防治,從而保證牛養殖的品質。
牛養殖過程中,需結合當地的地理優勢、草料資源等方面,實現牛養殖。牛養殖的自然放養對自然環境的要求相對較高,內部的環境污染、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等均會對牛養殖的牛健康狀態有著明顯的影響,同時在自然放養環境中,人工添加的草料、養殖區中的草料等均要有著嚴格的保證,同時在水源、環境等方面也有著較高的要求,通過模仿自然環境的放養模式實施,不但使得牛在養殖中牛肉質鮮美,同時還有效的增強了牛的體質,優化牛的養殖模式[1]。
生態養殖模式也是模仿自然養殖的方式,通過模擬生態化養殖模式,改善牛養殖的環境,保證牛養殖過程中牛的生長環境處于清潔狀態,每日對牛的圈舍進行牛糞的清理,建立專門的牛糞堆積池,通過對牛糞池進行消毒殺菌,避免有害細菌的滋生,同時將牛糞回歸于牛草料產地,提升草料的產量與質量,促進牛養殖整體的質量提升。或者通過生態混養模式,在牛養殖區投放一定數量的雞苗,將養殖區的蚊蠅幼蟲等進行消滅,切斷疫情病菌通過蚊蠅傳播的途徑,保證牛養殖的整體質量。
牛養殖不能單單在養殖環境方面下功夫,養殖草料的供給與飼料搭配對牛養殖有著重要的影響價值。首先,養殖飼料必須保證無污染、無添加瘦肉精、增肥劑等化學物質,飼料的搭配根據牛的成長階段、飲食狀態、生長情況等進行特定飼料的添加,如:對生長期和懷孕的母牛飼料中添加玉米、麥麩、豆粕、油渣等物質,增加牛營養物質的補充與吸收。材料選擇上,盡量以青儲飼料、新鮮草料為主。根據牛不同的生長階段,選擇實施不同飼料搭配配方,提升各個階段的牛肉質量[2]。
良好的牛舍衛生環境對牛養殖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保證牛養殖中牛群生長的重要,故在養殖過程中,牛舍環境衛生的清潔對于牛的養殖有著顯著的意義。每日對牛群生產的牛糞進行集中處理,將其處理完以后,運送至生產草料的草場,用作生物肥。同時,養殖環境需要定期進行徹底的消毒防疫,遵循牛養殖防疫工作的規章制度,聯同飲水裝置、以及養殖區域的環境均進行清潔消毒。在部分疫病高發期、流行性疾病高發期等疫病時期,需要針對性的實施更加專業的消毒清潔措施,以保證養殖區的環境衛生清潔。
牛養殖的防疫工作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根據牛的身體素質、飲食搭配等。測試牛的抗病能力,從而能夠保證患病牛被發現后及時實施隔離措施以及治療措施,將疫情扼殺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上降低養殖成本。同時定期實施牛舍的通風、清潔、消毒措施,根據季節的變化,增加牛舍保溫、保暖措施,避免因氣候影響因素導致牛的抵抗力下降,導致病菌趁虛而入,引發牛群的疫情爆發[3]。
在養殖期間,若發現疫情感染狀況的病牛,及時將其隔離,并安排相關人員將疫情上報,明確病牛疫情種類,并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單獨進行治療。同時病牛的糞便、分泌物將其專門處理,避免引起大范圍的環境污染。同時病牛的食槽、水槽均需要單獨隔離,避免出現牛群更大范圍的疫病感染。
牛養殖期間定期接受常見疫情疾病的預防性藥物使用,以增加牛對于相關疫病的抵抗力,提升牛群免疫力,有效的降低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額外的經濟花費,同時提升牛養殖的整體質量。對于牛養殖過程中影響較大的一些疫病,可以接種相關的疫苗來避免和降低該類疫情疾病的發病率。
在牛養殖的飼養管理中,重視每一個飼養環節,針對于不同生長階段的牛,通過制定不同的飼養模式,為牛養殖的環境提供科學、適宜的生長環境,通過調整牛養殖區的環境衛生,定期實施清潔、消毒措施、接種疫苗,完善牛養殖的飼養管理,強化牛養殖的疫病預防,降低疾病發生率,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保證牛飼養過程中牛的飼養質量,保證牛肉產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