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梅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畜牧獸醫工作站,新疆石河子 832000)
牛結核病屬于常見的一種疾病,是慢性疾病,主要的臨床癥狀是結節性的肉芽腫以及鈣化壞死。結核病的特征在于消耗性,不易被發現,有很高的治療難度。我國目前的養牛產業已經實現了規模化與集約化,牛群規模與數量不斷地增加,因此結核病的患病率也有所提升。所以深入的研究牛結核病的防治措施是具備現實意義的。
牛結核的病原體是結核分枝桿菌,主要包括牛型、人型以及禽型,上述三種類型的桿菌都能夠感染畜禽與人。我國將牛結核病劃歸為二類的動物疫病。牛結核病主要的感染群體是奶牛,水牛、黃牛以及牦牛等,同時還可以感染馬、豬、羊等動物,屬于人畜共患病。
牛結核病的發病潛伏期普遍都是在10~15d之間,特殊情況可以有數月或者是數年的潛伏期。牛結核病的病程主要呈現出慢性的經過,主要的癥狀表現在階段性的消瘦、咳嗽以及呼吸困難,一般情況下,體溫處于正常狀態。在結核病菌進入到牛的機體之后,癥狀會由于毒力、抵抗力以及侵害器官等因素的不同進而出現一定的差異性。牛群感染結核桿菌能夠侵害全部的內臟器官,肺、乳房、腸以及淋巴結等侵害較為嚴重,病癥主要包括肺結核、乳房結核、腸結核以及淋巴結核等?;疾∨霈F階段性的消瘦,在初期的時候會出現短促干咳,隨后轉成濕性咳嗽。胸膜結核的時候會出現磨擦音。乳房結核主要表現是減少產乳量甚至是停乳,乳汁非常稀薄,出現膿塊。犢牛一般會患上腸結核,主要的病癥是便秘、下痢以及頑固下痢。
結核病病原體主要來自牛結核,為了能夠從根本上防治結核病,應當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治療原則。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牛肉的需求量也逐步的增加,為畜牧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我國牛結核病的整體發病率是呈現出了逐步的上升趨勢,因此,應當重視以及加大研發有效疫苗的工作力度。研究牛結核病疫苗屬于世界范圍中的重要課題,在疫苗的研究過程中,應當充分地考慮到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積極的借鑒先進的結核疫苗研究工作經驗,充分的發揮疫苗研制的優勢,利用現代化的先進科學技術開展系統化的研究工作。建立實時的監測預警系統,全方位系統化的監測各個區域牛結核病的實際情況,以便能夠給疫苗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想要有效的防治牛結核病,提升牛群的整體抗病性,便應當及時的淘汰病牛,更新健康狀態的牛群。在養殖場內部建立母牛生產分娩室,在分娩之前徹底的進行母牛乳房與后軀的消毒工作,當母牛在產犢之后,應當立刻和乳牛隔離,選擇2~5%的來蘇兒將犢牛的全身進行消毒,在擦干之后送到預防室,喂養犢牛時,應當喂養健康的牛乳以及消毒乳。此外,犢牛應當在半年的隔離期當中的時候及時的進行檢疫,從而分階段的將陽性牛一一淘汰,倘若陰性牛無臨床癥狀,便認為牛群是健康的。隔離期間所生產出的犢牛,首先認定是假定的健康群到健康群之間過渡的牛群,在出現無陽性牛的時候,于1到1.5年齡階段的時候分批次的進行三次檢疫,當全部是陰性牛的時候,牛群就是健康的。
隨著畜牧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突出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以及不足之處,嚴重地制約了畜牧業的長效發展。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畜牧養殖業的管理機制,提升養殖人員的疾病防控意識,利用宣傳冊、網絡、電視等渠道開展宣傳工作,提升養殖人員的牛結核病防控認識程度,為牛結核病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礎。根據實際情況,構建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培養先進的專業型管理人才,積極的引進專業人才,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確保牛結核病防控的有效性。而飼養人員還需要注意到不可隨意進入到牛舍當中,定期組織人員進行體檢,降低牛結核病的進一步傳染。相關檢疫部門還應當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實時的監督各個區域的牛結核實際情況。
牛結核病屬于人畜共患病,一旦出現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會危害到養殖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疾病防控的有效機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升養殖人員的疾病防控意識,提升牛結核疾病的防治效果,促進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