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輝
(來賓市忻城縣果遂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來賓 546211)
口蹄疫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它主要是由口蹄疫病毒而引起的,并具有發病急、高熱性的疫病特征。口蹄疫主要發病于偶蹄動物之中,像豬、牛、羊等,且該病不僅發病種類多,而且極易感染,其主要表現為在動物的口腔粘膜、乳房皮膚或者是蹄部有明顯水皰癥狀[1]。總的來說,口蹄疫病的發生對畜牧業養殖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在牛場養殖過程中,相關人員要樹立正確的思想,積極的做好防治措施,以減少口蹄疫病的發生,使牛場養殖業能夠更好的發展。
口蹄疫病毒屬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其病毒最大直徑可達23納米,而在當前的口蹄疫病毒中,已知的病毒主型有大約有七種,像O、C等。而這種病毒一般可存在于飼料、 皮毛及土壤之中,且抵抗性頑強,表現在其感染性能達到數月之久。但該病毒可通過多種手段進行滅絕,像可用pH5.5、 pH5.0等藥劑進行處理,也可以用太陽直射和煮沸的方法進行滅菌。
牛口蹄疫在發病時,往往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從發病季節上來說,牛口蹄疫四季都有可能發生,無明顯季節特征;其次,從傳染源方面來說,其病癥可從多方面進行傳播,像 糞、尿、破潰的水泡等,而且無論是直接接觸還是間接的接觸都也可能感染,所以牛場一旦發生牛口蹄疫,則要特別注重對疾病的控制,以防其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傳播。
牛群在感染了口蹄疫病后,由于牛口蹄疫有1~7d的潛伏期,所以在這個期間感染病菌的病牛通常會有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的狀況,隨后,病牛流涎會增多,并伴有口腔及頰部黏膜出現蠶豆大小的水泡的現象。但最嚴重的是,隨著病牛病情的加劇,這種病癥會逐漸感染于蹄部及乳房等部位,造成大面積的紅斑與水泡,養殖人員如不及時的對病牛進行隔離治療,將會引發病牛心肌受損死亡和疫病的擴散加速,致使牛場養殖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牛場口蹄疫病重在預防,輔以治療,所以養殖人員要在以下方面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第一,養殖人員要不斷提高口蹄疫病的防病意識,做好口蹄疫病的預防工作;第二,養殖人員要加強牛場衛生管理,以保障牛場整潔通風;第三,養殖人員要注重牛群的飼養工作,并加強牛群的檢測管理;第四,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要運用科學的防疫方法,定期的給牛群注射防疫疫苗;第五,養殖人員要提高疫病防治管理要求,健全疫病防治體系。
在牛場口蹄疫病的防治工作中,防要重于治,只有做好預防的工作,才能更大程度的降低疫病帶來的損失。但是,在當前口蹄疫防治過程中,還存在以下的問題:首先,在當前牛場養殖中,養殖戶過于注重經濟效益,而不注重對于疾病的預防,造成投入的預防資金過少,從而大大提高了疫病發生的概率;其次,養殖人員缺乏專業的、科學的口蹄疫病的防治技術,這使得口蹄疫病往往會因為救治不當或錯失最佳救治時間,從而導致了口蹄疫病的傳播擴大,給牛場養殖帶來嚴重損失。所以說,針對當前牛場口蹄疫病防治不重視的問題,政府首先要做好領導帶頭作用,利用電視、廣播等各種手段向牛場養殖人員輸送正確的養殖思想,讓養殖人員能夠在養殖意識和養殖技巧上得到提高,從而有效的加強對牛口疫病的防治。
牛場養殖人員要做好牛場衛生的清潔工作。首先,牛場環境衛生是減少牛場疫病的重要手段,所以養殖人員需要將衛生規范放在牛場管理的重要位置,嚴格的做好衛生的管理工作,以保障牛場的干凈與通風;其次,相關養殖人員在日常養殖過程中,要定期的對牛場進行消毒,主要可用二氧化氯和高錳酸鉀等化學消毒藥劑進行牛場清理;最后,養殖人員還要做好對牛場糞便的處理,要將牛的尿液和糞便分別的進行處理,具體可采用糞尿分離的方法,將牛糞集中進行發酵消毒處理,而尿液直接導入化糞池[2]。總的來說,做好牛場衛生的管理,有利于從源頭建設病菌的傳播,降低牛群感染口蹄疫的風險。
養殖人員還要做好對牛群的飼養工作,不斷加強牛群的養殖技術。首先,養殖人員在引進種牛時,需要及時的對種牛進行檢查,以防止種牛帶疫病帶入牛場,且除了檢查之外,還要隔離觀察一段時間,當確定引進的種牛沒有任何問題時,才能放入牛場飼養;其次,養殖人員要實時的關注疫癥發生動態,像在疫癥高發期間,要加強對牛場牛群的觀察,以便及早發現問題[3];再次,養殖人員要做好對牛群食物及水源安全的管理,以保障牛群所食用的食物是新鮮、衛生的,以防止因吃食方面的問題造成口蹄疫病的感染;最后,在養殖期間,如有外來人員要參觀牛場,必須要做好全面的消毒才能進入。
為了有效的預防牛場口蹄疫病,養殖人員還要定期的對牛群進行疫苗的注射,提高牛群對口蹄疫病免疫能力。一般來說,注射的口蹄疫疫苗多是口蹄疫 O 型、A 型二價滅活苗,和口蹄疫 O型、A 型三價滅活苗[4]。但是,要注意的是,養殖人員在給牛群注射疫苗的時候,要注重疫苗注射的時間與次數:時間方面來說,注射口蹄疫疫苗最好在春秋兩季進行,因為這段時間是口蹄疫疫苗高發時期,提前注射有利于有效的預防;從注射次數來說,一般要注射兩次,且注射的劑量相同。此外,養殖人員還要注重疫苗注射的對象,像剛生產后的母牛,則要在產后 45d 才可進行注射,而引進的種牛,則需在入牛場十五天后進行注射,然后再次注射第二次時,一般要間隔20d左右,這樣才能更好的強化疫苗注射的效果。
為了有效的進行口蹄疫病的預防,牛場管理人員還要不斷的健全疫病的防治體系,使疫病能夠及時的發現與徹底的治療。首先,當養殖人員發現有牛感染了口蹄疫時,要及時的對病牛進行隔離,而對于一些病情嚴重的病牛,則要及時的進行無害化處理;其次,養殖人員要做好疫病發生地點的消毒與清理工作,確保疫病能夠徹底的消除;再次,養殖人員自身要做好防護工作,在進行牛群口蹄疫病治療管理時,要穿戴完整的防護用具,并在使用后對防護用具進行消毒;最后,養殖人員對于疫病發生區域要加強管理,防止疫病通過人員流動和畜產品運輸等方式進行傳播,從而有效防止疫病的擴散。
牛場養殖不僅對于養殖行業要非常重要的影響,也與人們的飲食健康息息相關。因此,為了更好的進行牛場疫病防治,相關養殖人員還要不斷的提高思想境界和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以降低牛場口蹄疫的發生概率和風險,使牛場養殖行業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