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敏嫻
(蘭州市七里河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蘭州 730050)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蓬勃發展,居民對飲食健康更加關注,牛肉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其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同時也帶動了牛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在養殖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牛群容易感染各種疫病,如果不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和預防,會導致疾病快速蔓延和傳播,對養殖效益帶來巨大影響。因此,養殖戶需要提升思想認識,給予常見牛病以高度重視,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針對性防治,進而為我國居民提供健康的牛肉產品。
隨著我國牛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戶為了提升經濟效益,濫用大量抗生素,導致牛病對藥物產生抗體,多種病原混合,疑難雜癥的數量不斷增加。當前,多病原混合已經成為牛養殖中的普遍現象,其中典型病例包括犢牛腹瀉、牛乳房炎以及子宮內膜炎等。引發牛乳房炎和子宮內膜炎的病原體多達20多種,包括真菌、病菌以及細菌等,各種病原的耐藥性和抗藥性不斷增強,為疾病診治增添了難度。
傳染病作為牛病的重要分類,其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致病性,隨著養殖規模化以及集約化的發展,人畜共患病已經成為牛病的重要特點。導致這一疾病發生的原因為:在規模化養殖中,飼料和飲水都是統一供應,如果一頭牛患病,其會在短時間內傳染其他牛,最終疾病在牛群中蔓延,其中很多傳染病會感染人類,例如口蹄疫病、布魯氏菌病以及結核病等,養殖人員通過與牛群接觸患病,不僅對養殖人員以及獸醫健康帶來影響,同時也容易引發公眾衛生安全事件[1]。
當前,隨著我國市場對牛肉產品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帶動了牛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在近些年,牛養殖已經成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一些養殖戶為了提升經濟效益,積極增加和引進牛種,而盲目引種也為疫病爆發埋下了隱患。在牛養殖過程中,很多牛病是從沒有遇見的,養殖戶缺乏診治經驗,如果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會在牛群中快速蔓延和傳播,對養殖人員和其他動物我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當前較為常見的牛病類型主要包括:結核病、口蹄疫、大腸桿菌病毒、冠狀病毒以及沙門氏病毒等,其是影響牛養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感冒是牛養殖中最為常見的疾病,經常被養殖人員忽視,如果不對其進行科學控制,容易導致牛群感染其他疾病,進入危害養殖效益。發生牛感冒疾病的誘因為:第一,天氣溫度快速變化,養殖戶沒有做好御寒工作,導致牛群感冒;第二,通風管理不佳,導致牛群出現感冒情況。牛感冒具有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如果母牛患病容易導致流產[2]。
防治牛感冒的主要措施為:第一,養殖人員要對牛群進行動態觀察,及時發現牛群的異常情況,并且關注氣候以及天氣變化,如果氣溫驟降需要做好牛舍的御寒工作;第二,如果牛患有感冒疾病,需要對病牛注射生理鹽水,感冒病癥十分嚴重,則需要注射葡萄糖;第三,當牛群發生感冒病癥,需要對病牛進行隔離處理,防止更多健康牛患病,提升治療成本。
結核病是牛養殖過程中的常見疾病,其具有較強的傳染病,并且屬于人畜共患疾病,如果牛結核在牛群中傳播和蔓延,會對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甚至導致牛群大量死亡。牛結核病的主要癥狀為咳血、發熱、咳嗽,其屬于慢性疾病,想要痊愈需要經過20d左右的治療[3]。
防治牛結核病的主要措施如下:第一,養殖戶要堅持“自繁自養”原則,盡量避免由于引種而增加污染源,如果需要引種則要對牛種進行嚴格檢查,對種牛進行隔離飼養,保證其健康后混入牛群飼養;第二,定期清理牛圈以及牛舍,保證飼養環境衛生,為牛群創設良好的生長環境,并且做好消毒工作,所有進入養殖場的人員和車輛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第三,養殖戶如果發現結核病,需要對病牛進行隔離處理,并且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治療,對養殖場進行全面而徹底的消毒,對疫病進行有效控制。
犢牛腹瀉屬于一種較為復雜的病癥,由于犢牛剛出生后,其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較低,身體各個器官發育尚未完善,特別容易感染各種細菌,并且誘發腹瀉情況,如果養殖人員不對其進行妥善處理,容易導致犢牛死亡,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防治犢牛腹瀉的主要措施 :第一,在犢牛出生后需要精心養護,并且對飼養器具進行全面消毒,防止其感染病菌;第二,如果犢牛發生腹瀉,需要及時喂食流食,防止其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第三,可通過注射疫苗的方式提升犢牛的免抗病能力和免疫力[4]。
隨著牛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戶需要提升對牛病的認知,并且針對常見牛病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進而提升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