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敏
(江蘇泗陽縣愛園畜牧獸醫站,江蘇泗陽 223700)
鴨傳染性漿膜炎又稱鴨疫里氏桿菌病,是幼鴨急性或慢性敗血性傳染病,是嚴重危害養鴨業的傳染病之一。其特征是發生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及關節炎。筆者現就對某場發生了鴨傳染性漿膜炎病的診療過程報告如下。
2019年4月某養鴨場所飼養的19日齡的番鴨2700羽發病,該場飼養員主訴:近期天氣陰冷潮濕,4天前鴨群出現食量減少、嗜睡、縮頸,眼流出漿液性或粘性的分泌物,眼周圍羽毛粘連或脫落:鼻孔流出漿液或粘液性分泌物,鴨群咳嗽加重,有部分病鴨表現腳軟,少量病鴨出現扭脖子,然后鴨出現死亡。
經現場查看,該雛鴨群飼養密度高,濕度大,病鴨表現為嗜睡、縮頸、軟腳、食欲下降,下痢,糞便稀薄呈白色或淡綠色。眼的周圍有濕潤的分泌物粘著,故有“眼鏡鴨”之稱。鼻孔常流出漿液或粘液性分泌物。部分病例出現神經癥狀,如頭頸震顫、轉圈、不停地搖頭、點頭、陣發性痙攣,向上仰望、兩腿伸直呈角弓反張狀,不久抽搐而死。還有的病例出現呼吸困難、張口呼吸、跗關節腫脹等癥狀。病程一般為1-3 天。
經過對11羽病死鴨的剖檢發現,大多數病鴨病變為全身脫水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心包膜附著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內填充淡黃色纖維素性滲出物,病程較長時可見心包膜與心外膜粘連:肝周炎,肝腫明顯大于正常,肝呈橙紅色或土黃色,質脆,膽囊腫大:肝臟表面覆蓋有一層極易剝離的灰白色或灰黃色纖維素膜,病程較長時滲出物呈干酪樣不易剝離:氣囊炎,氣囊壁增厚,渾濁,不透明,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物:病程較長時滲出物可機化而與胸壁粘連,有時個別病例腹腔積液。脾臟略腫大,呈斑駁狀,表現有灰白色壞死斑點,表面附著纖維素性假膜:部分病例腸道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腸最為嚴重,表面有黃色膠凍樣分泌物,直腸處可見白色或淺綠色稀糞:患鴨有神經癥狀時,可見纖維素性腦膜炎,腦膜充血出血。
為確診做了進一步鴨疫里氏桿菌的分離鑒定,從急性期的患禽的肝及其滲出物中采取病料,在血液瓊脂上接種,經37 ℃蠟燭罐中培養24 h出現菌落,菌落直徑為1-2mm,菌落凸起、邊緣光滑、透明、發光、奶油狀,某些菌株呈粘性生長。挑取菌落涂片,經瑞氏法染色后鏡檢,觀察到菌體兩端濃染呈兩極染色特性:經藥敏試驗,該菌對青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紅霉素、氨芐青霉素、四環素敏感,對卡那霉素和多粘菌素B有抗藥性。
根據流行病學、發病癥狀、病理變化等初步診斷為鴨傳染性漿膜炎病:根據實驗室檢驗確診為鴨傳染性漿膜炎。臨診上對鴨疫里氏桿菌病的診斷應注意與大腸桿菌病、雛番鴨“花肝病”、鴨流感、鴨病毒性肝炎的區別。與大腸桿菌病的鑒別診斷:患病鴨群發生本病時,常有60%以上的病群同時混合感染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性敗血癥的病變表現為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與傳染性漿膜炎的病變非常相似:大腸桿菌病剖檢時有特殊臭味,病鴨心臟和肝臟表面附著的滲出物較厚,一般為干酪樣(凝乳狀),色較重,不易剝離,肝臟腫大呈銅綠色:傳染性漿膜炎病鴨心臟和肝臟表面附著的滲出物較薄,一般較濕潤,色淡:傳染性漿膜炎病鴨表現頭頸震顫、歪斜等神經癥狀,大腸桿菌病不表現神經癥狀。與雛番鴨“花肝病”的鑒別診斷:雛番鴨“花肝病”發生于7~35日齡雛番鴨,傳染性漿膜炎多發生于1~8周齡各品種鴨:傳染性漿膜炎還表現肝周炎和氣囊炎,雛番鴨“花肝病”則沒有肝周炎和氣囊炎的變化。與鴨流感的鑒別診斷:其表現的神經癥狀與傳染性漿膜炎有相似之處,鴨流感發生于各日齡的鴨,而傳染性漿膜炎多發生于1~8周齡各品種鴨:鴨流感表現心冠脂肪、心肌出血,胰腺出血、表面有大量針尖大小的白色壞死點或透明樣液化灶等,與傳染性漿膜炎的病變完全不同。與鴨霍亂鑒別診斷:鴨霍亂常發生于較大日齡的中雛鴨和成年鴨,剖檢的主要特征是心冠脂肪布滿小出血點,肝臟有針尖大小的黃白色壞死灶。
目前用于預防鴨傳染性漿膜炎的疫苗主要是氫氧化鋁膠滅活苗,雖能取得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免疫時間短:滅活油乳苗的免疫時間會延長些而且免疫種鴨后可使其后代獲得被動免疫,孵出的雛鴨保護期可維持約2周。加強日常的環境衛生、消毒工作,加強環境消毒的意識,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濕度、溫度,及時清除棚舍的雜物及運動場的糞便等,使用高效消毒劑進行環境消毒,不同年齡的鴨群必須分開飼養,實行全進全出。在流行地區可在雛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以控制發病,特別是有強烈的應激因素存在時更應加強預防管理。治療方面,可在飼料中添加磺胺二甲氧嘧啶連續飼喂3天,效果良好。
鴨傳染性獎膜炎病易與其他傳染病混合感染,治療時要考慮并發癥,采取綜合防制措施,才能取得有效療效。由于傳染性漿膜炎產生抗藥性,用藥前最好能做藥敏試驗篩選高敏藥物,并注意藥物的交替使用。本病一旦傳入,環境不易凈化,在今后的飼養中會反復發生該病,在空欄期要做好徹底的消毒。在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注意育雛室的通風換氣、干燥防寒。適宜飼養密度、清潔衛生等是控制和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