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林
(全椒縣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安徽滁州 239500)
鴨疫病指的是鴨子會出現的瘟疫問題,從瘟疫的特點來看,其傳染迅速,致死率高,且發病的原因不同,在鴨舍的集中飼養模式下還容易出現混合感染的情況。基于此,為了保證我國養鴨行業各項工作的穩步發展,提高經濟效益,養殖人員必須要能夠充分分析出造成鴨疫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并結合實際問題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首先,不同品種的肉鴨在口感上和營養價值上有所不同。因此,大多數養鴨場都會選擇引進多種多樣的外來品種,目的是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提高養鴨場的經濟效益。其次,有的養鴨場不止飼養單一品種的鴨,還存在有雞鴨鵝豬一同飼養的情況。再加上,這些家禽畜經過長期馴化飼養,自身免疫力較差。在氣溫驟降或者飼養管理工作沒有落實到位時,就容易出現鴨疫病的混合感染問題。混合感染具體指的是病鴨同時感染了多種病癥,包括并發感染、協同感染、繼發感染。如雛番鴨經常會患上花肝病及細小病毒的混合型感染,并且,在花肝病后期還會出現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等癥狀。混合感染所表現出來的病癥情況不一,如果沒有及時找到病癥的根源,很有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期,導致病鴨死亡。
在實際開展鴨疫病混合感染的防治工作之前,養鴨場的工作人員應當充分分析出造成鴨疫病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據不同的原因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1.2.1 鴨子自身因素
不同的鴨子品種自身的免疫力不同,如果鴨子天生免疫力低下,出現淋巴系統發育不完全的情況,就比較容易在季節交替的時候感染細菌或病毒。然后出現發熱、腹瀉等情況。因此,如何提高鴨子自身的免疫力就是新時期養鴨場需要重點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
1.2.2 飼養工作問題
在實際開展飼養工作時,如果養殖人員的工作行為不規范,沒有嚴格開展衛生管理工作,導致環境衛生出現問題。比如,通風工作沒有落實到位,鴨舍內部滋生大量細菌,就容易引發鴨疫病的問題。同時,如果飼料的營養成分不足,存在變質的情況,也會影響鴨子的健康成長狀態,這些都是鴨疫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許多地區的家鴨養殖業的入行門檻不高,導致專業技能匱乏,檢驗技術水平降低,對疾病的診斷不準確,使病情拖延以致引發混合感染。
1.2.3 診療工作問題
由于新時期的鴨疫病種類不斷增多,不同的病癥混合起來導致病鴨出現的癥狀不同,如果獸醫人員的工作能力有限,就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所選取的治療方案不對癥,就會導致治療效果大大降低;進而引發病癥惡化,嚴重時會直接導致病鴨死亡,影響了養鴨場的經濟效益。這還需要從臨床診斷、病例研究和藥物種類的選擇等多個方面展開分析,注重于提高獸醫人員的專業工作能力。
養鴨場想要解決現階段存在的鴨疫病混合感染問題,必須要積極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明確防治工作流程,推動各項工作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實際開展鴨疫病混合感染的防治工作時,養鴨場必須要規范鴨子新品種的引進流程,從根源上杜絕外來品種攜帶病毒而導致鴨舍內原有的鴨群受到感染的情況。一般來說,養鴨場需要對新品種鴨子進行全面的身體健康檢查,并按照品種分類,設置不同的鴨舍進行集中管理。這是預防不同病癥混合感染的重要方法。這還對內部的監管機制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養鴨場對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規范化的管理。不能只注重于養鴨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鴨子的健康問題。此外,新品種通常需要接種瘟疫的預防疫苗,這是降低鴨疫病發生概率的關鍵方法,需要各個養鴨場引起重視。這還需要獸醫不斷結合鴨疫病混合感染的案例,分析其中的共性特點和個性化差異,以便于選擇出合適的預防和治療方案。
在具體開展鴨疫病混合感染的防治工作時,養鴨場應當制定科學的管理政策。從衛生管理、飲食管理等多個環節展開分析,全面保障鴨群的健康生長狀態。首先,管理人員應當定期對鴨舍環境進行清掃,并噴灑消毒液。檢查環境衛生程度符合養殖工作的基本需求之后,才能使用該鴨舍飼養鴨群。同時,要定期對飼料槽和水槽進行清潔,對水源進行過濾,保證鴨群的飲食健康。并應當安排獸醫人員結合對鴨子的體檢情況,全面分析出鴨子成長所需的營養成分有哪些。然后結合這些內容來為鴨子科學設置營養餐,選擇合適的飼料進行喂養工作。最后,養鴨場還應當關注于鴨舍內的溫濕度情況、光照情況及通風情況等等,為鴨群的健康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通常情況下,每隔一段時間獸醫人員就應當對鴨群進行一次體檢工作,并為其接種疫苗。在對其進行免疫接種的過程中,需要選擇正確、安全、科學的疫苗。同時,一旦在檢查環節發現鴨子患病,則應當及時將病鴨隔離起來,并為鴨舍環境進行消毒處理。在隔離診斷的過程中,如果確診病鴨患有鴨疫病,則應當及時上報。尋求政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及時用科學化的手段進行分析處理,找出病因和病原體。我國的畜牧業醫療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只要保證溝通及時,就能夠達到有效控制疫病的問題。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養鴨場經濟運行的安全風險問題,滿足市場需求。
在實際處理鴨疫病混合感染問題時,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遵守,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實際開展鴨疫病混合感染的防治工作時,必須要保證養殖人員和獸醫人員具有專業的工作能力。這還需要養鴨場及當地政府部門開展培訓工作,邀請專家傳授工作經驗,保證養鴨行業各項工作的有序運行。同時,應當結合培訓內容對工作人員展開考核,然后合理分配工作內容,提高養鴨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并應當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機制,規范養鴨行為。這還需要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管理條例,利用法律制度有效避免人為因素引起的鴨疫病混合感染情況。
許多養鴨場關心的都是鴨子出現鴨疫病混合感染情況后應當如何治愈的問題,這種工作方式是不科學、不合理的。防治工作應當以預防為基礎,在飼養環節中做好前期的防護工作,全面降低風險的發生幾率。這就要求獸醫人員結合以往的工作案例,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明確飼養管理環節中容易引發疫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然后,有針對性的解決現存的實際問題,切實做好鴨群的免疫和衛生保健工作。在疫苗選擇上,主要是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鴨瘟弱毒苗、禽流感二價滅活苗和鴨霍亂油乳滅活苗的免疫注射,以此來實現養鴨工作的規模化經營,以便于促進當地養鴨行業的不斷發展進步。
養鴨場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想要預防和治理鴨疫病混合感染問題,就必須要建立嚴格的監督管理機制,對鴨子進行定期體檢工作。還應當從飲食的營養成分、水源清潔度、環境衛生狀態等多個方面展開嚴格的管理工作,并及時接種防疫疫苗。同時,一旦發現有鴨子患病,要及時做好環境消毒工作,將病鴨隔離。還應當及時將鴨疫病問題上報給當地政府,分析該病癥是否能夠得到治愈,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