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初
(廣西賓陽縣大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廣西賓陽 530408)
造成難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不外是山于產畜的腹肌、子宮收縮力、產道和胎兒三要素之其中一個或多個因索的異常而引起的。
產畜平時飼養水平有限而營養不全面,或由于患有其它疾病,或臨產前使役、驅逐等原因,會使得母畜分娩時產力減弱。
骨盆畸形,骨折,子宮頸、陰道或陰門的瘢痕、粘連等疾病或發育不良而造成產遵的狹窄或變形,都可能引起難產。特別對于初產母畜,配種年齡太小,也很容易發生產道狹窄而難產。
因營養水平不佳,飼料配合不合理(營養成分過高或過低),中毒或其它不良因素應激而造成胎兒畸形,胎兒過大或過小,死胎腐敗、膨脹,胎位(胎兒背部與母體背或腹的關系)、胎勢(胎兒各部分的關系)、胎向(胎兒身體縱軸與母體縱軸的關系)不正都會導致胎兒難通過道而發生難產。
在通過全面的檢查診斷,確認為難產后,就應及時做好助產前的準備工作。
(1)助產是一項耐心而又細致的工作,既要膽大又要心細,對于一些重度難產的助產,需要有較大的氣力和較長的時間,特別是一些截胎術和劑腹產,有時要特續數小時到一天不等。因此,在工作中要有信心和毅力,較大難度的助產要多人合作并在助產過程中都應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嚴防造成失誤和繼發感染。
(2)由于胎兒異常時,應盡可能把胎兒推回子官內,進桿胎位、胎勢、胎向的糾正后,再拉出胎兒。
(3)助產手術時,一般應先用手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在人工不能完成的情況下,再配合產科器械。在使用器械時,應嚴格遵守有關使用方法,不要造成產道損傷感染。
(4)嚴格的消霉和潤滑措施。 術者的手指甲必須先剪短、磨平,用肥皂水洗手并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雷佛奴爾溶液消毒,再用植物油或石蠟油潤滑。各種手術用具、器械要高溫消毒后再用,產畜外陰也要用消毒液清洗。
(5)術后要做好細致的消毒預防工作,防感染。對產后不良(可能死亡或必須屠宰)的產畜或子畜不能用具有刺激性或異味的藥物。
2.2.1 場地的選擇、產畜的保定
對牛、 豬的功產,原則上應在寬敞明亮的暖和的室內進行,但實際上農村環境可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應就地選擇干凈、適合保定的地方。
2.2.2 助產手術器械的準備
(1)產科繩 一般使用1~4條,用來矯正及拉出異常的眙兒,一般使用柔韌的繩子,用時作單結或活結。
(2)產科繩導 在產科繩不能套在胎需部位時,可作產科系于繩導一端,在所需套縛的部位而固定其上。
(3)產科鉤 用來鉤住胎兒牽引。有單鉤、眼鉤、復鉤等。
(4)產科梃 用來把異常胎兒推回子宮,矯正后再拉出。
(5)產科鉗 用來鉗夾胎兒胎頭,苒拉出胎兒。
(6)隱刀刃 刀刃手藏于刀鞘胎兒,帶入產道后再開,用來肢解胎兒。
(7)產科刀 用來肢解胎兒。
(8)指刀系在食指上,帶入產道,肢解胎兒。
待保定好產畜后,對外陰、術者手、產道進行消毒后,再對產畜進行全面檢查。
2.3.1 臨床檢查
(1)產畜的全身狀況檢查 主要檢查體溫(正常情況下豬38.5~39.5℃,水牛36.0~38.5℃,黃牛7.5~39.5℃),脈搏(正常豬 60~80 次 /min,黃牛 10~30 次 /min,水牛 30~50 次 /min,黃牛10~30次/min)。根據產畜的精神狀況、站立姿勢及努責等全身狀況,判斷孕畜的難產輕重程度。
(2)產道及胎兒的檢查:
①陰戶 查看陰門及尾根兩膀的薦韌帶是否松馳,乳頭(豬主要看前面兩對)是否能擠出初乳,如能準確掌握受孕時間,可根據妊娠期(一般豬112~116d,平均數114d。南方地區的水牛284~365d,平均數313d。黃牛276~290d,平均數 282d)來判斷產期是否已到或超期多長,沒有掌握受孕時間就可根據初乳(可擠出),骨及陰門擴張情況來判斷。
②陰道檢查 陰道潤滑程度(陰道干燥可灌花生油或石蠟油),粘膜是否有粘連,子宮頸的打張程度,骨盆的大小等。
③胎位、胎向及胎勢的判斷 胎頭向著產道為正生,臀尾向著產道為倒生。難產胎位有正生下位,倒生下位,倒生側位;胎向有腹部前置橫向,背部前置橫向,腹部前置豎向;胎勢有正生時的應頸側彎,腕關節屈曲,側生時的髖關節屈曲及跗關節屈曲等。
④胎兒生死的判斷 胎膜未破時,通過胎膜間接進行觸摸;胎膜己破時,直接觸摸胎兒前面部位進行判斷。正生時,手指伸入胎兒口內或壓追眼球或拉前肢,以感知是活動;倒生時,手伸入胎兒肛門或拉后肢是否活動。注意到有時胎兒較弱,需要耐心細致的多力面檢查判斷。司根據胎兒的生死情況,選擇適合的助產方法,盡量提高胎兒和母畜的成活率。
3.1.1 產力不足(子宮肌和腹收縮力不足) 由于農村飼養管理水平有限,產畜營養不足,環境差造成疾病或使役等原因很容易造成這方面難產。對于這方面難產的助產也是比較容易的,首先通過詢問病史及平時的飼養管理情況后,對產畜作全面的檢查和胎兒的胎勢、胎位、胎向的檢查,以及受孕時間,預產期的估算,在確定是由于母畜產力不足而無其它異常時,可肌注催產素(按實際說明用量),待藥物產生作用后,用手拉胎兒前肢(倒生時拉后肢)隨著產畜的收縮力,緩慢地將胎兒拉出。這方面的難產,在母豬是較為常見的。曾見一例母水牛,在胎兒頭和前肢部分已伸出陰門外,胎膜未破,由于產力不足,胎兒長時間不見產出,這時候采取人工破膜后,用手拉胎兒兩前肢,隨母畜陣縮力拉出胎兒。
3.1.2 產道狹窄 主要由于子宮頸狹窄,特別對于初產母畜易發生。產期已到,用產科繩系住前肢(倒生時系后肢),灌入植物油或石蠟油,隨母畜的努責,逐漸加力牽拉出胎兒。困難較大時,可先灌入溶有土霉素5~10g,或5~ 10%的可卡因注射宮頸,用手擴張宮頸后張行拉出胎兒。在胎兒已死亡,上述方法無效時,可采用宮頸切開術。
3.1.3 胎兒過大 對于胎兒過大難產,主要通過對產道灌潤滑劑,強行拉出胎兒,在拉出胎兒時注意保護產畜外陰,防止外陰撕裂。生產中常見到豬的難產,往往是因前面一頭或幾頭過大,在拉出前面一頭或幾頭胎兒后停留片刻,后面的胎兒可能會隨母豬的陣縮而自然排出。在胎兒過大而已死亡,強拉無法解決,應考慮截胎術。
3.1.4 頭頸側彎 常見胎兒前肢一長一短伸出,觸摸到胎兒的頭頸。助產時,用繩子系住前肢,一手按住胎兒眼眶或下頜,用手或產科梃項住胎兒胸部,盡力把胎兒推回子宮,用手拉正胎兒,再強行拉出。
3.1.5 頭頸下彎 陰門外看不見胎兒蹄部或僅見蹄尖,產道可摸到前置的胎兒額部或頂部。助產時,用手伸到胎兒下領下面,用力將頭上抬,可嬌正。或用產科梃頂在胎兒頸部與前肢之間,一手拉住胎兒眼眶下頒,用力將胎兒推回子宮內,另一手矯正胎頭,再拉出胎兒。
3.1.6 肩部前置(肩關節屈曲) 陰門外見一前蹄及胎兒唇部(一側肩關節屈曲)或不見前蹄(兩側肩關節屈曲),產道檢查見肩關節屈曲而頭正常。助產時,在胎兒進入骨盆不深時,一手伸入并握住膊部牽拉,變成腕關節屈曲,再用繩系住蹄部,用力將胎兒拉回子宮,再拉正屈曲的前肢,同法矯正另一側。在屈曲程度太深時,無法嬌正時,可采取截除異常的前肢后,再拉出胎兒。
3.2.1 胎兒橫向或豎向(背部或腹部前置) 助產時在子宮頸口附近握住胎兒的任何一肢或頭部,在產科梃的輔助下,推其一端,拉其一端,使成為上位或下位。上位時,即可拉出,下位時按胎兒下位矯正后拉出。
3.2.2 胎兒下位(腹部向上) 正生或倒生下位,都是在胎兒兩肢間橫夾一短棒并用繩將木棒與胎兒縛在一起,然后扭轉棒胎兒縱軸轉動,待矯正后拉出。
3.2.3 剖腹產 牛、豬難產時,腧兒仍活著,經過其它方法不能取出胎兒,為了保存產畜及胎兒的安全,須進行制腹產。
通過助產,胎兒產出后,由子產畜經過持久而強烈的努責,已消耗很大的能量。因此,在助產工作完成后,必須加強對母畜和仔畜的護理。
(1)胎兒產出后,仔畜活著的馬上用干凈布拭擦全身,放到干凈的墊草上。
(2)助產完成后0.5h左右,把幾只生雞蛋放到滋和的米粥中喂給母畜,對體質較弱的母畜,必要時用葡萄糖液和維生素等靜滴補液,增強能量和營養。
(3)抗菌消炎。為了防止繼發感染,助產完成后,待胎衣排出后往子宮灌注適量抗菌素稀釋液或用抗菌素拭擦子宮,同時加強護理,注意觀察母畜的產后情況變化,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通過對農村養殖中的牛、豬常見難產原因的分橋以及助產方法的總結,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難產僅造成仔畜死亡,而且會影響母畜的生產力,甚至死亡;特別對于個體農戶的養殖,可能會造成較大損失。因此,我們在今后的養殖生產中,不但要采取適當措施積極預防難產的發生,而且在難產發生時應及時診斷并采取有效的助產方法及時準確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