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靜 孫培云
(1.山東省招遠市張星畜牧獸醫站,山東招遠 265400;2.山東省招遠市金嶺畜牧獸醫站,山東招遠 265400)
雞大腸桿菌病為埃希氏大腸桿菌感染而誘發的不同病型總稱,此病流行可見全年不同時節。但是,感染時令不同,癥狀略顯差異。冬春季節感染時,受染病雞群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夏秋季節感染時,則表現出明顯的腹瀉癥狀。此病受染面積大,可造成批量死亡。可以說,養雞就有感染此病的可能,任何日齡均有易感性。
此病流行病例的調查中,糞便經種蛋污染傳播致病菌是感染的主要途徑。同時,該傳播感染渠道,也是雛雞批量死亡的重要誘因。通常情況下,細菌會經蛋殼、殼膜侵入,導致胚胎受染而造成雛雞感染。1此外,致病菌還有寄生糞便、灰塵、污染井水等的可能,這些都將成為隱性傳染此病的可能。
此病感染病型多,匯總表現出來的典型癥狀有:
病雞腹部膨滿,排出黃綠色的稀便。
特征性病變:纖維素性心包炎,氣囊混濁肥厚,有干酪樣滲出物。
死胚、初生雛卵黃囊感染和臍帶炎:種蛋內的大腸桿菌來自種雞卵巢和輸卵管及蛋殼被糞便的污染。2
卵黃性腹膜炎及輸卵管炎,腹膜炎可由氣囊炎發展而來,也可由慢性輸卵管炎引起。
出血性腸炎,病雞羽毛粗亂,翅膀下垂,精神委頓,腹瀉。
剖檢病變:主要表現在腸道的上1/3至1/2腸粘膜充血、增厚、嚴重者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腸炎。
大腸桿菌引起滑膜炎和關節炎,病雞跛行或呈伏臥姿勢,一個或多個腱鞘、關節發生腫大。
慢性呼吸道綜合癥:雞先感染支原體,造成呼吸道粘膜被損害,后繼發大腸桿菌的感染。
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等,為初步診斷此病的依據。
而確診,要結合實驗室病原菌分離、鑒定。
取病死雞病料組織,經瓊脂培養基劃線培養,通過鏡檢確診。
用伊紅美蘭瓊脂培養,鏡檢有大量的黑色、金屬閃光狀菌落。用麥康凱瓊脂培養,鏡檢有大量的亮紅色菌落,而且呈內凹陷式生長。必要時,需配合生化試驗,以最終確診。
控制此病的發生,根本上,要從預防此病做起。
此病致病菌為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病害多數經糞便污染種蛋而形成污染傳播態勢。為此,處于控制此病考慮,要嚴格挑揀種蛋,剔除破損、有污染的種蛋,同時經2h嚴格熏蒸,以避免經種蛋垂直感染的可能。4同時,注意改善雛雞養殖環境,確保適宜的溫濕度。注意調整喂料營養配比,適量增喂蛋白質、維生素E等,對控制此病的效果不錯。另外,此病受敗血霉形體、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感染應激,同樣有加重此病感染的可能。為此,應做好控制此類病害的準備。
針對此病的威脅,有接種用滅活疫苗,同樣能起到不錯的控制效果。當前,針對性此病流行血清的接種疫苗,有油乳劑苗、氫氧化鋁膠苗兩類。首次接種,一般在雛雞25~28日齡。二次接種,一般在雛雞40~60日齡。經2次加強接種,一般能很好控制此病。
臨床用于治療此病的藥物種類較多,有:氨芐青霉素、金霉素、興美素、慶大霉素、還敢二甲氧嘧啶、土霉素、壯觀霉素、鏈霉素、磺胺類藥物等等。
用藥劑型、用量可參照如下:
慶大霉素,用量每只每次3000~5000國際單位,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皆可,每天1次。
氯霉素,用量每只每次2mg/kg,肌肉注射,每天2次。或者,內服治療,用量每只每次50~100mg/kg,每天2次。
硫酸新霉素,拌料混飼,用量100~200mg/kg。或者,混水飲服,用量50~100mg/kg。
青霉素,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雛雞用量每只2000~5000國際單位。成年雞用量每只5000~10000國際單位,每天2次。
這些年,由于抗生素藥物的濫用,致病菌大腸埃希氏桿菌對上述多種藥物有強耐藥性。為此,具體選用何種藥物,最好能配做藥敏試驗,力爭有針對性用藥,力爭取得不錯的用藥效果。
雞大腸桿菌病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而誘發的常見多發病,由于致病菌寄生存活在雞舍各個環節中,尤其在糞便、灰塵、污染井水,甚至健康雞群體內都有被發現的可能,這就為感染此病創造多種便利條件。考慮到此病的多發常見,對此病的診斷,預控、治療等等,必須要有基本的認識,以應對此病控制好此病。
當前,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等,都可作為初步診斷此病的依據。而確診,要結合實驗室病原菌分離、鑒定。
針對此病的控制措施,應做好種蛋熏蒸,嚴格飼料營養配比,適量加喂蛋白質、維生素E等等。同時,規范疫苗接種程序,以切實增強雞群抵抗此病的能力。前期預控工作做的好,后期治療工作就會減輕負擔。臨床可用藥種類較多,但是因抗生素藥物的濫用,致病菌大腸埃希氏桿菌慢慢形成極強的耐藥性。而具體選擇何種藥物,最好能配做藥敏試驗,力爭有針對性用藥,以取得不錯的用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