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州
(江蘇泗陽縣農業委員會高渡畜牧獸醫站,江蘇泗陽 223734)
本病主要侵害雞的體液免疫中樞器官法氏囊、腎等淋巴組織,因此該病的危害不僅表現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雞體的免疫機能障礙,影響各種疫苗的免疫應答,甚至導致免疫失敗。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繼發和并發其它疾病(主要是雞新城疫、雞馬立克氏病、大腸桿菌病、巴氏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球蟲病),致使死亡率明顯升高,可達80%以上,給養雞業帶來嚴重災害,本病被認為是危害養雞業的三大傳染病之一,在英國由于死亡率高,被可怕地稱為“雞的艾滋病”。本文對一起商品代羅曼蛋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診治過程及發病原因作如下報道。
某一商品代蛋雞場,有雞舍七幢,育雛室一幢,并設有飼料加工間、獸醫室等設施。采用蘢養的方式飼養1.3萬只羅曼商品代蛋雞。該戶于5月28日來到畜牧獸醫站就診,并帶了病雞、死雞各5只,筆者通過詢問發病情況并到雞場觀察雞群得知,2019年4月20日進雛,于5日齡用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二聯苗滴鼻,10日齡法氏囊病疫苗飲水,15日齡禽流感苗(H5+H9)皮下注射,20日齡新城疫IV系苗飲水,25日齡法氏囊病疫苗飲水免疫。5月21日開始發病,病初,雞的體溫升高,表現口渴,飲水增加,少數雞精神沉郁,少食,呆臥,畏寒,毛松,低頭閉目,輕度震頸,排黏稠、白糊狀糞便,并陸續出現死亡,有較多雞只擁擠在墻角,怕冷,步行不穩,搖擺,排出多量黃白色水樣稀糞,肛門黏膜紅腫,周圍的羽毛被糞便污染,有些雞有啄肛現象。隨著病程的發展,病雞飲水減少,采食量明顯下降,并逐漸消瘦,縮頸、閉眼,翅下垂,羽毛蓬松,呼吸困難,腳爪干枯,腿軟無力,重者倒地側臥,后期體溫下降至常溫以下,虛脫死亡。然后通過剖檢以及實驗室診斷等方法,確診該戶的雞群患法氏囊病,后經藥物治療、防疫注射以及改善飼養管理條件等綜合性防治措施,5月31日停止死亡,隨后雞群病情穩定,6月3日恢復正常。5月24日發現8只死亡,后死亡數逐漸增加,5月28日達死亡高峰,當日死亡56只,計發病1207只,死亡263只,病死率為21.8%。
病雞嚴重脫水,皮下肌肉干澀;胸肌發暗,出血明顯,胸肌、腿部肌肉嚴重出血;尤以大腿內側出血嚴重,內臟器官變化主要是法氏囊腫大明顯,周圍有淡黃色膠凍樣炎性滲出,剖開后,黏膜皺褶上有明顯出血點和出血斑,嚴重的外觀形如紫葡萄樣,有的囊內積有黃白色黏稠黏液,有的囊內有奶油樣或黃色干酪樣物;腺胃粘膜輕度水腫,腺胃和肌胃交界處有多處出血斑塊;有的肝脾腫大,部分肝臟有連續性的壞死灶;腎臟潮紅、腫大、蒼白,輸血管擴張,并有白色尿酸鹽沉積,輸尿管積有多量的尿酸鹽;泄殖腔充滿有尿酸鹽的尿液;腸道內黏液增加,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氣囊混濁,表面附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其它臟器肉眼變化不明顯。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初步診斷該戶雞群患傳染性法氏囊病。為進一步確診,筆者進行病原的分離培養鑒定[3]。
3.1.1 涂片鏡檢與細菌分離培養
無菌采取病死雞的肝涂片,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見有兩端鈍圓,單個或成對的革蘭氏陰性和革蘭氏陽性短桿菌。
以無菌操作采取肝,分別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經37℃培養24h后,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灰色、隆起、圓形、濕潤的直徑1~2mm菌落;在麥康凱培養基上,生長出圓形、表面光滑的粉紅色菌落,用該菌落涂片、染色、鏡檢,結果同上。
3.1.2 生化試驗
分離細菌的吲哚和甲基紅試驗為陽性,V-P試驗和枸櫞酸鹽利用試驗為陰性,可以發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而不能利用蔗糖,符合大腸桿菌的生化特點。
3.1.3 藥敏試驗
取分離菌按常規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對慶大霉素、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對恩諾沙星、利福平中度敏感。
3.2.1 易感雞接種試驗
取病死雞的法氏囊,經研磨制成懸液,經滴鼻和口服感染21~25日齡易感雞30只,在感染后48h后出現癥狀,死后剖檢見法氏囊內黏液增多,法氏囊出現水腫和出血,有時有淡黃色的膠胨樣滲出液,體積增大,有的法氏囊萎縮,切開后黏膜皺褶多混濁不清,黏膜表面有點狀出血或彌漫出血,嚴重者法氏囊內有干酪樣滲出物。
3.2.2 病料采集
無菌摘取法氏囊,將其用加有抗生素(青霉素10 000U/ml和雙氫鏈霉素10 000μg/ml)的胰蛋白酶磷鹽緩沖液制備成20%的勻漿懸液,經1500rpm/min離心20min后取上清液,-20℃凍存備用。
3.2.3 病毒分離鑒定
用10日齡時SPF雞胚,經絨毛尿囊膜接種,接種雞胚在3~5d死亡。雞胚表現明顯病變,腹部水腫,皮膚充血出血,肝有斑點壞死和出血斑,腎充血并有少量斑狀壞死,肺高度充血,脾蒼白有的有小壞死點,趾關節和腦部有的有出血,絨毛尿囊膜有的有小出血點,雞胚的法氏囊沒有明顯變化。取雞胚組織待用。
3.2.4 瓊脂擴散鑒定(AGP)
用以上雞胚組織,按1:10(W/V)的比例加入生理鹽水制成乳劑,反復凍融3次,取上清液加入福爾馬林進行滅活(甲醛最終濃度為0.2%)。用傳染性法氏囊標準血清(購自中監所)按常規方法做瓊脂擴散試驗,48h后觀察,結果上清液與陽性血清出現明顯沉淀線。
雞胚接種法吸取24~96h死亡雞胚的尿囊液,與1%雞紅細胞懸液作血液凝集抑制試驗,結果發生了凝集現象,用已知抗雞新城疫血清處理后能夠抑制紅細胞的凝集,可見分離液中含有新城疫病毒。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實驗室診斷,筆者綜合診斷該戶羅曼商品蛋雞患傳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病及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干擾素肌注,雙倍量/羽;高效價法氏囊卵黃抗體肌注2毫升/羽;青霉素肌注1萬單位/羽;病毒靈拌料;腎腫靈飲水,同時使用清熱解毒中草藥速效管囊散。
全場徹底打掃、沖洗,之后每天打掃一次;認真搞好消毒工作,全場進行消毒,之后二天消毒一次,一星期后三天消毒一次,并帶雞噴霧消毒;同時雞舍溫度提高2℃,搞好通風換氣。
采取治療措施后,在用藥的2d后大群逐漸好轉并在第3天停止死亡,第4天后基本恢復正常。
目前對本病使用干擾素、青霉素及中草藥復方制劑有良好預防及治療效果。但為了減少損失從根本上預防和控制本病的發生還是要依靠免疫接種和綜合性防制措施。
要注意環境衛生,特別是育雛室的消毒工作。必須將免疫接種的雛雞放置在徹底消毒過的育雛室里,以預防IBDV的早期感染。
種雞群經免疫后,可產生較高的抗體水平并可將其傳遞給子代。如果種雞在18~20和40~42周齡經兩次接種IBD油佐劑活苗后,雛雞可獲得較整齊和較高的母源抗體水平。在2~3周齡內得到很好的保護,能防止雛雞早期感染和免疫抑制。
高母源抗體可干擾主動免疫,因此首次接種要選擇合適的疫苗,在母源抗體降至較低水平時進行。半月后給予加強一次,免疫效果比較理想。同時疫苗免疫前能配合使用一些免疫增效劑可明顯促進IBD活疫苗二次免疫雞體液免疫功能,提高血清中抗IBD特異性抗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