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迪 陳燕杰
(1.漯河市外埠入漯畜產品查驗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2.博愛縣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河南博愛 454450)
雞球蟲病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雞球蟲病主要發病體為雛雞,染病雞行為怪異,進食不積極,長時間不動、閉眼,生長緩慢,精神萎靡,雞毛凌亂。染病初期,雞排出褐色不成形糞便,后期便血,病情惡化會增加飲水,雞冠無血色,翅膀低垂,最后出現血痢、抽搐等癥狀,死亡率高達80%,發病周期在5~20d之間。感染慢性雞球蟲病,雞不會死亡,但會出現體重下降情況,排泄物帶血,發生痢疾,行動跛腳,翅膀活動不便。產蛋雞會出現間歇性腹瀉,且產蛋率下降。
在臨床診斷中,由于雞球蟲生活史需要在宿主體內腸細胞中完成,感染后第4d雞處于臨床癥狀最嚴重時期,發生便血、精神萎靡等癥狀,精神系統可能出現肢體麻痹、共濟失調等情況。在病理分析中,變化集中在盲腸和小腸,存在腸粘膜出血、腫脹、腸壁增厚等表現,腸內容物為血液或血凝塊,小腸呈暗紅色。嗉囊中積液較多,漿膜層存在紫色出血點。在實驗室觀察中,將病雞腸粘液做涂片,與生理鹽水融合,利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發現球形裂殖體大量繁殖,判斷患有雞球蟲病。
在雞球蟲病治療方面,需要做到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日常應注意觀察,發現患有雞球蟲病的96h內及時給藥能夠有效降低死亡率。常見治療方法包含西藥治療和中藥治療,西藥可以采用鹽霉素、球蟲靈、四黃散、敵菌凈等藥物,應嚴格按照說明書給定劑量和療程用藥。如鹽霉素可以與飼料混合,濃度為0.006~0.007%,連續用藥7d。采用0.025%氨丙啉,與飼料混合飼喂7d后藥量減半,再用藥7d。為避免球蟲產生抗藥性,治療時應在用藥5~7d后間隔數天更換藥物。西藥治療在速度上優勢顯著,但容易復發,并產生耐藥性問題,因此可以采用中西結合策略,發現疫情及時用西藥控制,防治疫病擴散和降低死亡率。在后期調理中,可以加強中草藥制劑使用,發揮植物本身抗球蟲功效。采用中藥治療,可以取青蒿、苦參、地榆、仙鶴草、常山各200g加水煎服,制成2000ml濃縮汁,按照1~2ml/kg劑量混水飲服,連續用藥3~5d[1]。直接使用五味常青顆粒可以按照1g/L劑量在飲水中添加,連續用藥7d。采用球蟲散可以在飼料中混合,按照每200~250kg飼料混入500g藥物劑量攪拌,在下午5:00~7:00之間集中飼喂,連續用藥3~5d。
2.2.1 免疫預防
為保證食品安全,部分國家對藥物預防措施進行了限制,要求采用免疫預防方式?,F階段,市場上的球蟲疫苗主要劃分為兩種,一種為活毒種苗,另一種為早熟弱毒種苗,國際上美國生產的Cocclcox、英國生產的Paracox等疫苗得到了大量使用。其中,美國產的疫苗為活毒苗,由未致弱的活卵囊制成,英國產的弱毒種苗由早熟蟲株制成,均具有較好預防效果。在雞群實施雞球蟲病免疫時,還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疫苗,并結合地區流行病趨勢選擇疫苗,保證免疫實施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2.2.2 藥物預防
國內在雞的規?;B殖中,需要通過藥物預防方法降低雞球蟲病感染率。在疾病高發季節,從小雞出殼開始需要服用抗球蟲藥,常用藥物包含莫能菌素、鹽霉素、氨丙啉、尼卡巴嗪等,根據說明書確定使用量和方法[2]。用藥一段時間后,為避免出現耐藥性,需要更換藥物。實際用藥需要根據雞種采取不同用藥方案,肉雞通常采用輪換用藥或穿梭用藥方案。輪換用藥需要在不同季節采用不同抗球蟲,做到合理變換藥物。穿梭用藥是在預防初期和生長期使用不同藥物,保證化學藥品和離子能夠在雞體內穿梭應用。
2.2.3 飼養管理
加強雞群飼養管理,能夠對雞球蟲病進行有效預防。平時應加強觀察,發現疑似患病雞做到及時隔離,確診后對每一只雞進行排查,使疾病傳播范圍得到有效控制。針對隔離的雞需要做到及時治療,與健康雞完全隔離開來,做到分離喂養器具和飼料。在雞舍管理上,需要做到完全消毒,用20%石灰水和30%草木灰定期、及時進行食具、用具和雞舍消毒,可采用噴灑或潑灑消毒方式。為提供良好生長環境,需要加強雞舍溫濕度控制,做到按時通風換氣。
綜上所述,感染雞球蟲病會導致雞出現下痢、便血等癥狀,病理上出現腸道粘膜損傷、出血等特征,危害較大,應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以采用中西藥結合方式降低雞的死亡率。日常還應做到綜合防治,通過實施免疫和用藥加強預防,并做到科學飼養,繼而使疾病發生率得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