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廷文 滕有登 勞志林
(靈山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靈山 535499)
人感染該病,臨床特點為發病急,高燒不退,全身肌肉酸痛、軟弱無力、眼結膜充血潮紅、腹股溝淋巴結等表淺淋巴結腫大;中期由于全身大部分器官出血如肺出血、嘔血、便血、尿血等,常常導致貧血、黃疸出現,最終引起呼吸功能、心臟衰竭等;晚期少數病例可出現后發熱、腦動脈閉塞性炎癥等后發癥,嚴重的肺彌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貧血等常常致人死亡。一旦確診此病,對癥下藥,如強心、輸液等十分關鍵。
2015年7月份,動物衛生監督所的一位同事A姐找到我,說她的一個同學B姐的叔父,最近得了一個怪病:牙齦出血不止!他先是到牙科診所看病,治療未果。半個月后,只好到縣中醫院看病,并住院觀察、治療。一個星期過去了,病情不但沒好轉,反而加重了:牙齦還是流血不止,血壓降低,高度貧血,醫院也是束手無策。后來通過了解、詢問,發現一個較有價值的線索:此人無妻無兒女,60多歲,常年獨居果山,并以一頭成年母狗相依為伴,同時與狗過密甚從,如讓狗舔手舔臉等,經常用手喂食,并把手伸進狗的嘴里等。B姐逐將該情況告訴在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的同學A姐。A姐最后找到筆者,并告訴我有關情況。憑多年的寵物治療經驗,我覺得此事值得深入細究,就打電話給B姐,進一步了解到:該老人最近該頭母狗生了一窩狗崽,5只,兩個月齡的時候,小狗陸陸續續全部死亡,最后,母狗也病了。老人到當地伯勞鎮的獸藥店找藥,給母狗注射青、鏈霉素,后逐漸恢復。大概一個月后,老人就出現了上述牙齦出血不止的癥狀。
5只小狗陸陸續續死亡,最后是母狗發病,基本確定是傳染病。同時,鑒于老人與狗長期相處過密的歷史,不排除老人患的是人畜(狗)共患病,即該病既可以在狗的體內潛伏、發病,也可以傳染給人。而在人與狗之間常見的人畜共患病的有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等。人患上狂犬病,具有明顯的恐水、怕光的特征,基本排除了狂犬病,剩下的就是鉤端螺旋體病了。
分析:據報道,狗感染鉤端螺旋體后,從牙齦開始到身體的各地方會有出血狀況,引起會發生黃疸、發燒、嘔吐及腹瀉等癥狀。這些癥狀與老人的發病癥狀類似,極有可能是被狗傳染了鉤端螺旋體病!當晚筆者立即打電話給B姐,闡述我的觀點和推測。B姐說:她叔父住院一個星期了,由于流血過多,目前血壓極低,極度虛弱,醫院幾次下達病危通知書了,不知是否還有意義。
3d后,B姐通過A姐向我反映:醫院當晚使用鏈霉素給老人用藥,第二天早上就可以下床走動了,已經脫離危險了。
通過電話問診,發現老人與狗有長期的接觸史,尤其是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B姐按照筆者的推斷,當晚立即打電話告訴醫院主治醫師,醫院隨即采血,采用顯微鏡凝集試驗(MAT)與ELISA方法快速檢測鉤端螺旋體抗體IgG,最后確診為鉤端螺旋體。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最后確診該老人感染的是鉤端螺旋體病.
醫院隨即采用以鏈霉素注射為主,結合對癥下藥如強心、保肝、輸液等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據A姐反映,采取上述措施后的第二天下午該老人就可以下床走動了。
致病性鉤端螺旋體為本病的病原。鉤體呈細長絲狀,螺旋盤繞,規則而緊密,狀如未拉開彈簧。鉤體的一端或兩端彎曲成鉤狀,使菌體呈C或S字形,菌體因此得名。犬類鉤體為人畜共患病,各階段日齡的犬只均可感染、發病。潛伏期大約3個星期左右。
急性:突然發病,精神沉郁,身體衰弱、乏力,不食,嘔吐、體溫升高,約40℃左右。軀體后半部僵直,不靈活,活動困難,難起立,并發出疼痛的吠叫聲,氣喘或急促,可視粘膜如牙齦等出現黃疸或出血點。
亞急性:高熱、嘔吐、厭食、脫水、黃疸,粘膜壞死,有的病犬口腔部分粘膜可以看見出血斑,10d后出現黃疸,另外有氣喘及呼吸困難。
慢性癥狀多以急性或亞急性癥歸轉而來。少數機體衰竭死亡。
人的臨床表現:潛伏期一般1~3個星期。因感染者免疫水平不同及感染菌株型號不同,而出現不同類型的臨床癥狀。可分早期、中期、恢復期或后發癥期。突出表現:發熱、頭痛、全身乏力、眼結膜充血、輕輕擠壓腓腸肌有疼痛感、腹股溝等全身表淺淋巴結腫大。消化系統出現惡心、嘔吐、納呆、腹瀉等癥狀;另外還有咯血、咳嗽等呼吸系統癥狀。此外,病理變化有黃疸、肺出血、血尿、腎功能不全、腦膜腦炎等。出血、黃疸是病理變化的明顯特征。
尿中鏡檢可見到鉤端螺旋體及血清學試驗進行診斷。
發現病犬或疑似病犬時,應立即撲殺、深埋。對污染的犬舍、用具等要用燒堿進行消毒。鉤端螺旋體對鏈霉素敏感。所以對病情較重的病犬要及早使用鏈霉素,并適當加大劑量時有明顯療效。鏈霉素用藥量為體重的55mg/kg,肌肉注射2~3次/d,連用5~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