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利
(陽谷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陽谷 252300)
入冬以來,天氣寒冷,豬生長的慢還容易生病,豬舍管理模式及養殖方法需及時改善,來增加養豬效益。但是由于圈舍條件及飼養人自身認識的不足,往往達不到理想的狀態,更容易忽視其他環境因素的調節與控制,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副作用,影響豬群的生長發育。
豬最適宜的溫度是8~20℃,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生長發育。要保持豬舍有一個適宜的溫度,在冬季應注意做好保暖工作。豬舍的門窗,在夜間或風雪天要掛草簾或棉簾遮蓋;還可在豬舍的北墻外用玉米秸稈等搭成風障墻,垛草垛擋風御寒;也可在天棚頂上加稻殼、鋸末等作防寒層;地面挖半米深的坑,鋪墊軟草讓小豬鉆到里面去保暖;條件允許時,可用塑料薄膜蓋嚴豬舍,有利于提高舍溫,增加光照,光照不僅能提高溫度,還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有利于骨骼的發育,增強豬的抗病能力;必要時可加用暖風機升溫取暖。
豬舍保持干燥:空氣濕度以50~70%為宜,因為潮濕空氣的導熱性為干燥空氣的10倍,如果舍內濕度過高,就會使豬體散發的熱量增加,使豬更加寒冷,并引發皮膚、呼吸道、寄生蟲等疾病。為防豬舍潮濕,保持圈舍衛生,舍內要勤墊多換干草和松土;訓練豬定點排糞尿,確保豬伏臥處清潔干燥;必要時可采用室內放生石灰塊等辦法降低舍內濕度。
不論豬舍大小或養豬數量多少,保持舍內空氣新鮮、通風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飼養的豬舍,這個問題尤為重要。因為通風不好,隨時會有大量的有害氣體如氨氣、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釋放出來,并充溢于整個豬舍,影響豬的正常生長發育并引發多種疾病。
因此,應在每天溫度較高時合理通風(如選擇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也可在豬舍安裝排氣扇,以便快速排出舍內污濁的空氣。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風系統,防止賊風和豬舍內溫度過低,引起豬關節炎、感冒、肺炎等疾病。
增加飼養密度有利于提高舍內溫度。一般冬季可比平時增加豬數的1/3到1/2,讓豬一頭挨一頭睡,相互以體溫取暖。因為豬多,放熱就多,舍溫就會得到相應提高。但須注意的是新豬進豬舍要在天黑后進行,用酒或有氣味的低濃度來蘇水噴霧豬身后再進行合群,同時飼養員要多觀察幾小時,以防止豬打架。
飲即飲水:水對養豬生產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嚴重,水參與機體的整個代謝過程,它對調節體溫、養分的運轉、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出,具有其他物質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季飲水約為豬采食量的2~3倍或體重的10%左右。要供給豬充足清潔的溫水,可在豬舍內設置水槽或自動飲水器,也可在飼喂后在食槽中加溫水。但不能用過稀的飼料代替飲水。因為飼喂過稀的飼料會沖淡消化液,影響消化、減弱咀嚼功能、減少采食量,影響正常生長發育。
食即喂食:冬季喂豬時間要穩定,以自由采食為宜,冬季豬的采食量一般比夏季高0.25~0.5kg料左右,因此要保證料槽中有充足的飼料;冬季喂料最好生食干喂,即使拌入少量的水,水溫也要在25~30℃為宜。配料應根據豬的不同生長階段進行,冬季料內可適當添加高熱量的東西,如玉米、豆粕等,且能保證每頭豬都能吃到料,能吃飽,以提高機體的產熱量,才能更好的抵御嚴寒,
藥即飼喂中藥:冬季可在飼料中添加中藥來預防疾病,增加抗病能力,尤其是有流行病發生時,可選用活血化瘀、健脾除濕、去風散寒的中藥,既能促進豬的快速育肥,又能抗寒防病。可用山楂、蒼術、陳皮、檳榔、神曲各10g,麥芽30g,川芎、甘草、防風、柏仁各50g,木通9g,研末抄少量飼料于早晨一次喂完,每周一次即可。
冬季氣候寒冷,豬對應激的反應十分敏感。如遇應激,就會導致豬的生長發育受阻,飼料消耗增加。因此,要保持豬舍及周圍環境的安靜,飼養人員應著固定工作服,閑雜人員不得進入豬舍,堵塞豬舍內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放藥餌以消滅老鼠,防止貓、犬、鼠等進入豬舍,嚴禁在豬舍周圍燃放煙花爆竹;飼料加工、裝卸應遠離豬舍,這不僅可以防止噪音應激,而且還可防止豬群疾病的交叉感染。
環境及帶豬消毒對冬季豬病的預防至關重要,應當做好每周環境消毒1~2次,用2~3%火堿溶液或高效消毒劑進行消毒:對帶豬豬舍的消毒用碘制劑、醛類等消毒藥進行帶豬消毒,配比的質量濃度要稍大于產品推薦用量,切不可對豬群造成負面影響,最好選擇在中午10:30~15:00之間進行。
認真做好以上幾點,能大大減少豬病的發生,使豬健康正常的生長,縮短出欄周期,增加出欄率,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