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杰虹
(安安寵醫-成都西南總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IMHA)是抗體引起的紅細胞被破壞。特發性IMHA是犬常見的免疫介導性疾病,病犬的死亡率在21%~83%不等,通常最危險的時間段在犬發病后的2周內。
有研究表明,病犬大部分的死亡和血小板栓塞有關,因為50%的患犬同時存在凝血異常,容易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患犬為1.5歲雄性未去勢泰迪,體重4.25kg,其食欲減退,精神差,不愛動,大小便顏色偏深。該犬平時吃犬糧、蛋黃和水果(少量蘋果),體內外驅蟲3個月做一次,平時不接觸其他犬,但有撿東西吃的習慣。
患犬雙耳清潔,可視黏膜稍干,未見明顯發黃,脫水約6%,CRT約2 s;肺音尚可,有心雜音(II/IV),PMI在左側心尖部;腹部觸診,病犬緊張。
患犬嚴重貧血,白細胞輕度增多,血小板偏低;血涂片見紅細胞大小不等,球型紅細胞(25個/油鏡);白細胞尚可;血小板未見凝集,5~20個/油鏡;生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4Dx檢測呈陰性;PCR-巴貝斯檢測呈陰性。
根據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診斷病犬為特發性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
輸血,之后口服潑尼松龍,10 mg/2次/d,3周后減量,5 mg/2次/d,6周后減量至0.5 mg/2次/d,同時口服保肝藥物。
貧血是指外周血里的紅細胞數量、血細胞壓積(Hct)和血紅蛋白降低,貧血會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
導致貧血的常見原因有:紅細胞生成減少,紅細胞丟失或破壞,或者多種因素同時存在。是否有足夠的紅細胞再生反應,是區分貧血的關鍵。
5.1 溶血性貧血原因 通常導致溶血性貧血的原因為三類:獲得性非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血細胞吞噬性疾病;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
腫瘤亦可引發犬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
5.2 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 該試驗用于區分溶血性貧血和非溶血性貧血。
發生IMHA時,患犬血涂片中見大量的球形紅細胞,但球形紅細胞的識別有一定的主觀性,故可借助該試驗判斷紅細胞的細胞膜情況。除IMHA外,遺傳性紅細胞膜異常等影響紅細胞膜穩定的疾病,同樣會導致出現陽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