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河北省新樂市農業農村局,河北 新樂 050700)
1.1 母豬無乳或乳量不足 母豬妊娠后期飼料營養不全面,日糧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或母豬患乳房炎、傳染病,造成產后缺乳、無乳,乳中含糖量低時,新生仔豬可發病。
1.2 新生仔豬吮乳不足 個別母豬不讓仔豬吮乳或有的仔豬搶不到乳頭吃乳或仔豬患大腸桿菌病、鏈球菌病、傳染性胃腸炎、先天性震顫等疾病時,可引發本病。
1.3 新生仔豬發育不良 胎兒在母豬體內發育不良,體內貯存的脂肪酸和葡萄糖不足時,胎兒出生后易出現低血糖癥。新生仔豬消化吸收發生障礙,以及初乳乳蛋白、乳脂肪含量過高,妨礙消化吸收時亦可引起發病。
1.4 其他因素 應激等原因可導致仔豬食欲不佳而發病。新生仔豬活動量增加,體內耗糖增多,而不能充分獲得糖的補充時,則血糖急劇下降。
本病病程短,發病急,常發生于一窩仔豬中的數只或全窩仔豬相繼發病。仔豬表現為突然不吮乳,精神沉郁,昏睡,四肢綿軟無力,步態不穩,臥地不起,陣發性痙攣或驚厥,頭后仰,四肢游泳樣劃動。有時患豬四肢伸直,體溫低下,黏膜蒼白。病豬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口微張,流少量白沫,呼吸加快,不時發出尖叫聲,最后昏迷而亡。仔豬發病2 h內死亡,也有拖至1 d才死的。
患豬頸、胸腹皮下不同程度水腫,切開后流出透明無色的液體。胃內充滿氣體,有的有凝乳塊。肝、腎呈土黃色,表面有小出血點,膽囊腫大且充盈淡黃色膽汁,肝臟邊緣銳利,質地脆弱。
4.1 加強母豬飼養管理 根據母豬不同妊娠階段供給充足的營養。母豬妊娠后期應提高日糧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但不要使母豬過肥。母豬生產時要保持環境衛生,以防感染生殖器官疾病和乳房炎等。產前一周到產后5 d每天在飼料中拌入50~100 g白糖或將糖溶于飲水,給母豬補充糖分。
4.2 加強新生仔豬飼養管理 注意新生仔豬保暖。仔豬固定乳頭吃奶,仔豬出生0.5 h內吃足初乳。母豬產仔過多時,可把部分仔豬寄養給其他母豬。母乳不足、無乳的,仔豬應及時人工哺乳。仔豬出生后12 h 開始,口服20%葡萄糖鹽水,每次10 mL,每天2次,連服4 d。
病豬腹腔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15 mL,2~3 次/d,連用3~5 d。口服20%葡萄糖注射液20~30 mL,2~3 次/d,連用3~5 d。仔豬可配合口服白糖,每次5 g。為防出現繼發癥,可用1 mL林可霉素肌注,每天3次,連用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