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玲
(橫縣橫州鎮農業站,廣西橫縣 530300)
生豬養殖是畜牧行業的重要代表,尤其近些年豬肉價格的不斷上漲也使其養殖規模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擴大。雖說我們一直在推廣標準及規?;纳i養殖模式,但目前的養殖格局卻依舊在以散養為主,因此衛生及疫病防治問題并無法得到有效監管。如果一旦爆發傳染病,那么想要控制疫情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雖說國內畜牧養殖行業已經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但基層防疫員工資水平偏低的問題卻依舊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目前基層防疫員的工資水平難以與其實際工作量相匹配,因此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更影響到了各項細節工作的推進落實。部分村莊的養殖戶為了減少等待時間,選擇領回疫苗后自行防疫,因為缺少專業性,防疫工作質量難有保障。臟亂差的工作環境,與實際工作不相符的工資收入,導致部分防疫員工作上一年甚至一個季度就選擇退出,防疫隊伍人員頻頻更換,老齡化特征明顯。那些堅持下來的員工也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消極怠工的消極態度,缺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使得防疫工作陷入了“惡性循環”的境地,無法為生豬養殖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
總體來說,生豬免疫過程中涉及到的“免疫反應”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綜合相關數據分析,“豬瘟”的免疫反應發生率通常為1%,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免疫反應通常為2%。如果豬群中出現某1例免疫反應,那么很容易會在短時間內爆發感染,由此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也使養殖戶對防疫工作失去了信任。今后可以通過相應的補償措施幫助養殖戶建立起對于防疫工作的信任,從而為各項細節工作的推進落實掃清障礙。
獸醫局雖然設有專門儲藏疫苗的小型冷庫,但是當前其運輸方式主要還是以班車和摩托車為主,運輸條件較差。且在運輸過程中疫苗極容易受距離及外界氣溫等因素的影響,出現疫苗揮發或稀釋的情況,使得疫苗效價大打折扣。養殖戶飼養的大型豬只比較難以控制,因此不可避免的會采用打飛針的注射方式,在注射過程中會因為注射部位偏差導致實際注入豬體內疫苗劑量不足,導致免疫失敗。
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需要提高基層防疫及獸醫局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并優化機械考核,引導基層防疫員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之后還需要建立覆蓋本區域的村級防疫制度,安排專職的防疫員,定期發放工資,以確保能夠從源頭上解決無人愿意干防疫的問題。之后還需要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基層防疫員的專業素質,打造一支多方位聯動、全員參與的生豬防疫隊伍,確保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可以著手進行解決。日常工作中,要實現各類培訓學習活動的常態化,邀請生豬養殖防疫專家進行技術講座,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
調查發現,部分養殖戶不愿對生豬進行疫苗接種與害怕由于免疫反應而造成的死亡有直接關系。一旦這類問題發生,政府部門所能夠給予的補貼其實并無法彌補養殖戶的實際損失,所以他們便對疫苗接種與生豬養殖過程中的防疫工作產生了抵觸情緒。對防疫員來說,工作中他們也會因為擔心牲畜出現免疫反應而人為的降低疫苗的注射量,所以影響到了實際防疫效果。今后,地方各政府部門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生豬免疫反應補償機制,要參照生豬的實際價格來確定補償額度,幫助養殖戶降低養殖風險。從宏觀角度分析,按照上述思路開展工作也可以消除養殖戶對于免疫反應的恐懼心理,真正推進相關細節工作的優化落實。
新形勢下,我們需要在相關財政資金的支持下加強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并逐步完善鄉鎮獸醫站的疫苗儲運管理,提高疫苗治療。要為基層鄉鎮獸醫站配備完善的疫苗冷藏設備,提高疫苗質量。對養殖戶來說,這也可以強化他們對于生豬養殖防疫工作的信任感,為具體工作的推進落實掃清障礙。之后還需要在整合各方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防疫工作的監督監控,按照“目標層層劃分,逐級落實”的工作原則為養殖戶提供高水準的防疫服務,真正幫助其打好“脫貧致富”的攻堅戰。
對宰豬、育肥豬以及母豬,一定要按照操作規程來完成實際免疫操作,并以現行的技術標準為參考完成疫苗的配比和稀釋作業,從而保證疫苗質量。之后還應當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疫苗注射,嚴格杜絕打飛針的做法。其次免疫操作時要盡可能降低豬群的免疫反應,最后還應當在免疫結束后加強對于生豬的抗體監測,并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補防。
現階段,生豬養殖已經成為了農戶致富的新手段。而面對日漸復雜的防疫形勢,今后我們需要提高對這部分工作的關注度,在解決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推進相關細節工作的優化改革。前文中筆者依托實際工作經驗展開了分析研究,希望對提高實際工作效率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