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彬 張春新
(遷西縣農業農村局,河北遷西 064300)
據統計,全國生豬養殖場中90%為中小規模養殖場,而這些養殖場中常年存欄在100~1000頭的小規模養殖場又占絕大多數,這類小規模養殖場存在的共同特點:
(1)基礎設施建設簡單:一是場區門口沒有嚴格的消毒隔離設施,很多是只有一個淺淺的水池,偶爾放點消毒藥;二是生活區與生產區沒有明顯的消毒隔離通道。
(2)沒有專職獸醫全程指導、開展全場的疫病防控工作。
(3)人、車、物混亂:一是家人、生豬販運經紀人、保險理賠人員等頻繁出入;二是清糞車、喂料車、運豬車尤其是運輸病死豬等車輛混用;三是喂料、清糞以及場區衛生清理等所使用的工具混放。
(1)短時間恢復生產存在困難:一是全國生態環境治理拆除了違建的豬場,尤其是那些私搭亂建的小養殖場,包括一些規模養殖場,新建標準豬場需要時間;二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包括母豬)存欄下降明顯,養殖風險越來越高,養殖成本水漲船高,生豬養殖熱情不高,綜合效應造成了現在生豬養殖業進展緩慢,恢復生產需要一定時間。
(2)生物安全隔離措施嚴重不到位:消毒很積極,但是消毒后的隔離意識差、措施差,造成交叉感染問題很嚴重,消毒意義和效果大大降低,給當前的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埋下極大隱患。
(3)生豬的長距離跨市、跨省調運仍是非洲豬瘟防控的重大隱患,如果調運前處在潛伏期,或者調運中感染,到達目的地后出現發病,那么整個運輸通道當天的人流、車流都可能成為污染源,這種傳播風險的控制比單純的養殖場的控制要難上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建場安全首先就關系到政府規劃,每個地區都有承擔的主要功能,比如一個地區承擔的是“生態功能區”,那么這一地區的發展就必須以“生態功能”為前提,這是底線,也是紅線,在這個前提下設計發展規劃,當然畜牧業發展也在這個規劃之中,這樣才既符合現在的“全國生態環境整治”大局,又結合實際搞發展。企業按照政府的規劃建養殖場搞畜牧業發展,這樣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實現個人服從集體,服從大局,形成全局統籌。在規劃的大框架下通過國土、環保、水務、畜牧等相關部門政策規定確定選址后,要加強技術指導,從開始建場就將生物安全意識灌輸到生產者腦中:如設計一個關于養殖場布局的規劃(首先有一個隔離區,功能就是阻斷外來人流、物流和車流與生產區的直接接觸,在隔離區內搞基礎設施建設,要求生活區與生產區隔離,生產區要有病畜隔離診療區、凈道(運輸飼料)與污道(糞污輸出)分離、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等,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樣才能從源頭更好地防控動物疫病。
國土部門的相關管理規定、環保部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生態環境的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河北省動物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河北省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各項規定等等都非常明確地指出了各部門的監管職能,各個監管部門要依法依規切實加強對從事養殖以及相關行業的全鏈條監管,監管從業者落實主體責任,承擔法定義務。在現階段主要分兩方面:一方面是對現有的從事養殖以及相關行業的單位或個人加強監管,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對拒絕整改和屢次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依規堅決關停生產,直到整改到位再允許恢復生產;二是對準備投資從事養殖或相關行業的單位或個人進行科學指導和同步監管。
以生豬養殖為例:國土部門要監管建設用地;環保部門要監管是否污染水源、土壤等;畜牧獸醫部門要監管引進檢疫、養殖檔案記錄、養殖用飼料和獸藥安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安全等;住建部門監管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無害化處理等;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監管超市、冷庫、交易市場、加工場所等上市的生豬產品。各監管部門把監管工作做到位,該整改的整改,該處罰的處罰,關鍵時刻要體現依法防治的工作理念,要表明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心。
建議盡快停止長距離活畜禽的調運,改為調運畜禽產品。長距離調運活畜禽,各種不確定因素都可能造成應激反應,誘發疫病風險和疫病傳播風險都很高,建議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改調運活畜禽為調運畜禽產品,最大限度地降低疫病發生和傳播風險,為進一步夯實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奠定基礎。
全國的養殖場中90%為中小規模養殖場,這一群體更是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建議:對中小規模養殖場的隔離區建設、洗消設施建設、設備購置以及糞污的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及設備購置給予支持,全面提升動物疫病防控水平,為畜牧業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相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所有防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必定會取得徹底勝利,畜牧業發展也必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