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理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稔田鎮畜牧獸醫水產站,福建上杭 364218)
對于生豬來說容易得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性這三大類疾病,像豬瘟、豬肺疫、豬藍耳病、流感、豬傳染性流行性胃腸炎、豬弓形體病等。一般來說,對于農村生豬養殖人員來說,在進行養豬前都沒有進行過系統化、科學化的技術培訓,因此缺乏生豬的養殖知識,導致飼養者沒有能力去制定適宜本場預防生豬疾病的措施。為了降低飼養成本,出現該驅蟲的時候不驅蟲,該檢查的時候不檢查,采購的飼料、獸藥等價格低點,以價格越低越好的角度去著手。一些能省就省的傳統思想導致生豬被飼養的環境和飼養時的營養供給沒有達到要求,豬的抵抗力弱了,自然也會容易得病。從規模化、科學化的角度出發,開展生豬養殖工作,應避免追逐利益,調整生產為工作重點。由于缺少科學的養殖規劃,引發生豬大規模的病疫現象,對畜牧業造成經濟損失,影響畜牧業的經濟發展。
第一,豬瘟是一種傳染病,其病癥攜帶病毒,極易引發生豬大面積死亡現象,對生豬生產造成嚴峻威脅。當前科研院所,沒有尋求到治療此病癥的良好藥物,此病成為無藥可治,只有采取免疫接種疫苗的方法,預防此病的發生和流行。豬瘟的早期發病現象:生豬高燒,體溫驟升至41度左右;生豬內臟出血、全身淋巴結發炎腫脹等難以治療的病癥。
第二,豬口蹄疾的發病癥狀:在生豬的腳趾、蹄部位發生皮膚潰爛,潰爛程度不盡相同;在母豬的乳房皮膚、生豬口腔內發生不同程度的潰爛。此癥極易引發心肌炎,導致生豬猝死現象,例如,豬仔在進食過程中突發癥狀死亡,成豬在休息過程中引發心肌炎致死。此癥的發病根源在于:飼料存儲環境衛生不合格、飼料質量不達標。
第三,豬流感的發病現象:生豬咳嗽、呼吸急促、呼吸發聲奇怪,全身肌肉疼痛,不愿走動等,伴隨生豬身體發熱。
豬痢疾的發病癥狀表現為:生豬排泄物帶有血絲,生豬腹瀉、食欲不振,嚴重時威脅生豬生命。
改善生豬養殖場的飼養環境,確保養殖場環境常年保持干燥、通風的狀態。定期對于豬舍及其場地進行清掃消毒,還要對運送豬的貨車、稱重計、生產工具等物品進行定期消毒,降低因為病原菌滋生造成的一些易感染的疾病發生。同時加強改善豬的飲食環境,及時清理打掃飼料倉庫、料槽、水槽、水塔等雜物并定期消毒,確保飼料儲存在干燥的環境下,不讓飼料滋生病原菌及發霉變質,使豬吃上清潔干凈的飲水。
平時加強對生豬日常行為的觀察工作主要觀察生豬的采食、飲水、大小便、走路姿勢、睡覺、呼吸、皮膚顏色等是否正常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診斷和治療。
定期對豬群開展疫病監測工作,根據監測情況,制訂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開展疫病免疫工作,同時對抗體檢測陽性的種豬及時淘汰,不要留作種用。
加強種豬的引種工作,有條件的養殖場盡量采取自繁自養的模式,如有引種,要到技術力量強、資金雄厚,資質好的種豬場引種,引入的種豬,必須先到隔離舍飼養一段時間后,經觀察后確認為健康的種豬,才可并入種豬舍舍飼養,養殖的品種不易多元化,最好是保持養殖二至三個生豬品種,避免因為養殖過多品種生豬的引入、帶入新的病種,或由于品種太雜,造成地方性疫病的交叉感染,形成新疾病或不易進行豬場疫病凈化工作。
大多數生豬養殖場的經營者、管理者都想通過養豬產業鏈獲益,并且大多數只注重視投資回報率,收入和支出的利益角度看問題,卻少有人關注到如何科學化飼養管理這一點。
對于飼養員的上崗也沒有進行崗前技術培訓,所以應當通過相關技術培訓工作,以加強養殖場管理者和生豬飼養員的科學飼養管理技術水平。培訓方法可采用電視、網絡、參加技術培訓班、聽專家講座、請專家、技術人員到場講課等方式,并且每年要多次開展此項工作。通過技術培訓,讓他們獲取更多更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和先進的豬場經營管理理念,讓他們更好的進行科學化飼養,制訂更好的疫病防控措施,并按制度認真執行,確保生豬健康養殖。
生豬規模養殖場疾病防控面臨的挑戰并不是新問題,應當給予實際行動支持去加以控制。優化生豬養殖環境,做好疫病監測、制訂科學的飼養管理制度并認真執行,加強對管理者、飼養者進行技術培訓,從源頭上抓起,減少生豬易發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