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琦
(武宣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武宣 545900)
畜牧業為我國的主要產業類型之一,近年來,為實現糧食與畜牧業的主輔換位,我國各省均作出了“畜牧業產業化”的重大決策。但就目前的情況看,因國內無可借鑒的經驗,“畜牧業產業化”的實施過程舉步維艱。為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制定“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策略較為重要。
調查顯示,截至到2014年底,我國平均每縣畜牧存欄牲畜已到達55萬頭,出欄量為30.5萬頭,家禽飼養量為90萬羽,產肉1.39萬噸。通過對居民收入的調查發現,實施畜牧業產業化后,居民人均收入自410元提高到了482元。參與畜牧業產業化的居民,養殖方向以“豬”、“牛”、“羊”等牲畜,以及“雞”、“鴨”、“鵝”等家禽為主。進一步調查發現,發展至2017年,我國畜牧存欄牲畜、出欄牲畜數量均明顯提升,管理難度明顯加大。但養殖的品種,則無明顯變化。上述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畜牧業產業化的發展,在提高居民收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發展過程仍面臨著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
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管理模式粗放、品種改良速度緩慢、缺乏物質基礎、缺乏可借鑒的經驗四方面,具體如下:(1)管理模式:因我國農牧民缺乏畜牧業養殖經驗,且知識匱乏,養殖過程過于依賴經驗,因此,管理模式均較為粗放,經濟效益難以持續性的提升。(2)品種改良速度緩慢:自畜牧業產業化決策執行后,“豬”、“牛”、“羊”、“雞”、“鴨”、“鵝”一直為主要的養殖品種,品種單一性強,且改良速度緩慢。(3)缺乏物質基礎:物質基礎匱乏,缺少養殖成本,為阻礙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因素。(4)缺乏可借鑒的經驗:我國目前尚無可借鑒的畜牧業產業化經驗,畜牧業產業化的發展舉步維艱。
實施集約式管理,是提高新時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水平的主要途徑。先進的科學技術,為集約式管理實現的基礎。對此,建議國家積極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至農村,為居民宣傳畜牧業養殖知識。例如:國家可于每年12月份農閑季節,組織專家深入農村展開講座,為居民答疑解問。并根據居民的養殖品種,為其發放宣傳資料,為集約式管理的實現奠定基礎。此外,國家還可建立微信公眾號,要求居民關注公眾號,自公眾號中,了解畜牧業產業化知識,實現集約式管理,使養殖方式的科學性得以提升。
提高品種改良速度,有助于快速提升農牧民的收益。例如:2018年9月,我國新疆阿勒泰市大力推進了牛、養等畜牧品種改良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提高牲畜的繁殖率,阿勒泰市將“胚胎移植”技術,以及“同期發情”技術應用到了品種改良的過程中。經改良后的改良牛,市場價值較普通牛提高了2000元左右,市政府財政收入增加量達到了1.19億元,而農牧民的人均收入增加量,同樣達到了800元。我國各市可借鑒阿勒泰市的經驗,提高品種改良速度,使農牧民的經濟效益得以提升,促進畜牧業產業化發展。
堅實的物質基礎,是提高農牧民養殖積極性,提高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速度的主要途徑。例如:國家可為參與畜牧業產業化的農牧民,提供資金支持。當農牧民的牲畜或家禽購買量達到一定標準時,國家可根據其成本,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飼養期間,國家應指派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指導,降低牲畜及家禽的死亡率,確保農牧民可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針對收益低于成本者,國家同樣可給予其補助,避免農牧民遭受損失,使其能夠積極投入到畜牧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為畜牧業產業化的實現提供動力。
為了為農牧民提供可借鑒的畜牧業養殖經驗,培養龍頭骨干企業較為重要。目前,我國已基本具備了建立大型禽畜加工企業的條件。在此環境下,國家需鼓勵各省招商引資,建立“養殖場”、“屠宰場”、“加工廠”等大型工廠。使居民能夠借鑒養殖場的先進經驗,進行科學養殖,使禽畜的成活率得以提升,并與“屠宰場”、“加工廠”聯合,使養殖成果迅速轉化為經濟收益。采用上述方法進行畜牧業產業化改革,對農牧民養殖積極性的提升,生活質量的改善,以及國家畜牧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均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本文對新時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戰略和對策的研究,為畜牧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指導,有助于全面擴大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規模,為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未來,建議各省積極實施集約式管理模式,提高品種改良速度,夯實物質基礎,培養龍頭骨干企業,為畜牧業產業化實現速度加快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