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義善
(韶關市湞江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湞江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韶關 51202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并且傳播的速度很快,主要侵害牛、羊、豬等偶蹄動物。春、秋、冬季是口蹄疫的高發期,發病率比較高,并且具有較強的傳播性,很容易造成大范圍的感染。
奶牛的體溫升高,在舌面或上下唇、牙齦、蹄部、乳房等處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有時水泡連成一片,破裂后留下邊緣整齊的爛斑,同時流出白色粘稠的口水。如果牛蹄上出現這種水泡,就會影響奶牛的正常行走。
將感染疾病的奶牛與其他奶牛進行隔離,如有病畜死亡必須作高溫無害化處理。嚴禁從有病的國家和地區購入種畜及畜產品和飼料等。嚴格執行牲畜及產品的檢疫工作。引進的種畜應嚴格檢疫、隔離觀察。給病牛周圍受到威脅的奶牛注射疫苗,減少疾病的感染率。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疾病,并且此種疾病對于人與奶牛都具有威脅性。布氏桿菌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性行為傳播和乳汁傳播。
感染布氏桿菌病的母牛會出現流產的癥狀,流產多發生在孕期的 5~7 個月時,產出死胎或軟弱胎兒。胎衣滯留不下,陰門流出紅褐色惡臭液體,引起子宮炎及卵巢囊腫導致長期不孕。感染布氏桿菌病的公牛會出現生殖器腫大,并伴有發熱,出現鞘狀突。
為奶牛注射布氏桿菌病的疫苗,預防疾病的發生,并且對奶牛進行定期的檢查。每年可用凝集反應檢疫2 次,及時隔離陽性病牛,并及時治療。對疫區內牛可用布氏桿菌弱毒菌苗進行氣霧或飲水免疫,也可用于定期預防注射。對被污染的欄舍、用具等用 10%石灰乳或 3%來蘇兒消毒。糞尿用生物發酵處理。病死尸體、流產胎兒、胎衣等焚燒或深埋。工作人員在處理病牛的時候,也要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工作結束后及時的進行消毒,避免病毒的感染。
牛結核病在奶牛養殖中較為常見,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疾病,并且具有 一定的傳染性。
感染疾病的奶牛的體重會出現下降,有的病牛的體溫會有輕微升高,有的病牛的體溫維持不變。病初短促干咳,漸變為濕性咳嗽,有時鼻流淡黃色粘膿液。精神不振,食欲差,背毛無光。聽診肺區常有鑼音,叩診有實音區并有疼感和引起咳嗽。此外,還會出現乳房結核癥狀,大多數病例乳房感染,常發生在一個乳腺區,乳房上淋巴結腫大,臨床檢查乳房表面出現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硬結,不熱不痛,并且奶牛的產奶量下降,牛奶比較稀薄。
工作人員要在春秋兩季對奶牛進行檢疫,定期對奶牛以及牛舍進行消毒,及時將感染疾病的奶牛進行隔離治療。重癥牛應宰殺;病牛舍或隔離牛場應經常進行消毒,可用 20%石灰乳或 5%來蘇兒或 5%熱堿水或 20%漂白粉,糞便可堆積發酵。對于病初期的奶牛每日用異煙肼3~4 g分 3~4 次混在精料中飼喂,3個月為一療程。對于感染疾病較重的奶牛,除了使用異煙肼還要每隔一天向奶牛注射3~5g的鏈霉素。
在飼養奶牛的過程中,如果喂養的飼料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并且奶牛的運動不足的話就會導致奶牛感染此病[1]。
奶牛酮病會對奶牛的神經和消化方面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工作人員將奶牛酮病分為了兩種。第一種為神經型酮病,患這種疾病的奶牛多為急性病,會出現心情煩悶,情緒躁動,狂吼不止,鼻涕增多,視力減弱,對周圍事物感知能力下降,意識減弱,全身顫抖,無法正常站立,四條腿交錯在一起,病情發展嚴重就會躺在地上無法站起,休克或者喪失生命。第二種是消耗性酮病,患這種疾病的奶牛會出現食欲縮減的現象,他們拒絕再食用優質的飼料,會少量食用不含水分或者含水量少的糧食,飲水量也會逐漸減少,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的次數減少,喜歡咬食不衛生的食物,嚴重時就會不再二次咀嚼食物并且拒絕飲食,體重漸漸下降。奶牛患病以后,分泌的牛奶就越來越少,牛奶中含有的脂肪比例增加,牛奶中氣泡增多,待到奶牛病情嚴重,就會停止產出牛奶;患病奶牛會排出有大量氣泡并且含有丙酮氣味的淡黃色尿液;癥狀比較輕的奶牛會排出有粘液的球狀糞便,而癥狀比較嚴重的奶牛會排出稀狀的糞便并伴有難聞的氣味,并且奶牛會變的瘦弱。這種疾病威脅到了牛奶的品質和數量。
為奶牛補充糖分能夠有效的質量奶牛酮病,所以,飼養人員在喂養病牛的時候要增加胡蘿卜等維生素和糖含量多的飼料,通過注射50%葡萄糖的方式或者喂食紅糖水、蜂蜜水,讓奶牛在一定時期內保證充足的糖分供養,防止病情反復,如果能將糖分與維生素結合治療,還會加快奶牛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