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學榮 黃本軍
(1.天長市天長街道畜牧獸醫站,安徽天長 239300;2.天長市農委畜牧獸醫局,安徽天長 239300)
隨著動物及動物產品貿易頻繁,引種、外購、銷售等活動和范圍不斷擴大,流通渠道增多,給疫病傳播、流行客觀上創造了條件。
1.2.1 生豬定點屠宰難以監管。全市現有1個生豬定點屠宰場和18個鎮生豬屠宰點。18個屠宰點屬于撤銷對象,但這些屠宰點都為食品公司職工,沒有進行改制。另外我市編辦批準組建天長市生豬市場管理執法大隊,但一直未落實執法人員編制和經費,工作無經費、執法無專職人員、無車輛。
1.2.2 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缺乏。縣級畜牧獸醫系統核定編制數23人,目前編制內在職財供人員12人。其中36周歲至40周歲的1人、45周歲至50周歲的8人、50至55周歲的2人、56周歲以上的1人。15個基層畜牧獸醫站核定編制數18人,目前編制內在職財供人員14人。其中40周歲至45周歲的4人、46周歲至50周歲的5人、50至55周歲的5人,還有部分人員生病不能正常上班。市鎮兩級人員總量不足、年齡偏大。
1.2.3 泔水喂豬屢禁不止。市區餐飲企業的泔水較多,無法進行有效處理,部分養殖戶和餐飲企業達成默契,偷運進行喂豬。鎮街泔水喂豬監管工作主要依靠畜牧獸醫部門人員到養殖場進行宣傳,未形成部門聯動,監管合力不大。
1.2.4 飼養管理不當引起疫病發生。養殖場飼養管理水平差,導致動物抵抗力下降,加之診斷不及時導致疫病發生和迅速擴散。
面對我市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新形勢、新特點和新任務,只有明確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構建機構健全、領導到位、人員到位、責任清晰、程序規范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才能有效地杜絕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流行。
只有進一步加大防疫體制改革的力度,優化人員結構,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技術支撐三大體系,才能有效地形成市、鎮、村三級動物防疫網絡。因此建議市編辦和市人社局安排市疫控中心和動物衛生監督所通過公開考試向高等院校招錄5名以上的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15個鎮畜牧獸醫站招錄5~8名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來強化其綜合服務功能。同時,適當增加全市畜牧獸醫系統中高級崗位的設置,妥善解決技術人員職稱晉升問題。另外,切實提高畜牧獸醫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待遇,完善獸醫衛生津貼發放制度,解決接觸有毒有害氣體的后顧之憂。
只有領導認識上的提高,才能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在行動上體現出來。一是成立組織。成立市主要領導為指揮長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統籌指導防控工作。二是層層簽訂責任狀。市政府與各鎮和防指成員單位鑒訂動物防疫目標責任狀,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要求,開展各項防控工作。三是強化督查。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列入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之一,市紀檢、監察部門把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列入到督查內容之一。
防疫人員白天忙防生豬、晚上防家禽,非常辛苦,只有落實他們的勞動報酬,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自動性。建議積極幫助基層人員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妥善解決已退休人員養老問題的同時,將防疫經費和防疫員補貼納入市財政預算,并協調各鎮統籌安排防疫啟動資金和防疫人員報酬,確保村級動物防疫員年防疫收入達1萬元。
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只有加強宣傳力度,提高群眾認識,才能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配合。因此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臺、網絡等宣傳方式為主,配合印發資料、簡報、橫幅標語等方式,廣泛宣傳動物疫病防控的法律法規和措施等相關知識,增強群眾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同時積極開展科技進萬家活動,組織技術人員到村到戶,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只有采取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的辦法,嚴密監視動物疫病在我市的流行狀況,實行定時定點持續監測制度、疫情報告和核查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制度,健全和完善疫情測報網絡和動物疫病應急體系,才能使防控預案更具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提高疫情預警和撲滅能力。因此嚴格按照《天長市重大動物疫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天長市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建立完善市鎮村三級應急防控系統,每個村設立疫情測報員,對種畜禽場、規模場等關鍵部位重點監測,做到疫情“早發現、早報告、快反應、快處理”,將疫病控制在未造成重大經濟和社會損失之前的萌芽狀況。
開展執法隊伍培訓,加強對養殖場、畜禽交易市場和屠宰場的監管,加大對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的督查,依法打擊泔水喂豬等違法行為。另外,落實市生豬屠宰監管執法隊人員編制和經費,做好鄉鎮食品站人員分流安置工作,才能有效解決非法屠宰問題,保證群眾食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