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葉
(黔東南州惠水縣農業農村局,貴州惠水 550600)
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豬肉類食品需求不斷增加,也正因此,豬養殖產業邁入全新發展階段。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集約化、規模化養殖,但是受到意識觀念不強、經濟條件受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豬養殖過程中疫病擴散的現象頻繁發生,進而造成大量的豬死亡,不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更是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健康。所以,需要認識到消毒措施的重要性,以現階段豬疫病防治現狀為基礎,結合有效措施強化消毒措施的應用。
在現階段豬養殖過程中,要想避免出現豬疫病感染與擴散的現象,消毒措施的應用顯得至關重要。消毒措施的應用可以將豬體內的病原體進行有效消除,并使豬養殖環境中存在的病菌、病毒進行有效阻斷、消除,以此起到豬疫病傳播途徑切斷的作用,避免出現豬群大量感染的現象,將豬疫病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并促進豬的健康生長和發育。與此同時,豬疫病防治過程中,消毒措施的應用也是豬疫病防治過程中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像原始材料草木灰,將其鋪灑在豬舍中,可以起到一定疫病防治的效果[1]。或者是針對氧化劑、金屬鹽類的應用,以實際情況為基礎進行合理調配,起到防治豬感染疫病的作用,以此為現代化豬養殖提供良好條件和環境。
在豬養殖過程中,生豬在生長發育階段,極易受到豬群應激的影響而出現繁殖障礙以及疫病產生等現象,并造成生豬死亡率提升。而針對相關消毒劑的應用,不會對生豬的生長發育產生較大的影響,也不會導致豬群應激的現象發生。與此同時,消毒劑的合理使用并不會在生豬體內形成殘留和積累,所以可以避免對生豬造成傷害。此外,消毒措施的應用不僅安全性較高,其操作方式也較為簡便,只需掌握科學的操作方式與操作原理,就可以實現對消毒工作的有效開展,以此為豬疫病防治工作打下基礎。
化學消毒措施是豬疫病防治中常用的消毒措施之一,基于對豬養殖實際情況的分析與掌握,科學使用相關化學試劑,實現對豬生活環境中病菌與病毒的有效消除。基于此,在實際消毒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采用濃度為2~4%的常用84消毒液對生豬的飼養環境進行消毒,包括墻壁、地面、天棚等位置,然后可以使用1%濃度的常用84消毒液對生豬身體進行消毒,以此避免相關疫病的產生。如若在實際消毒過程中,要想實現對氯化鈉、漂白粉等化學藥劑的合理使用,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將其濃度控制在5%至20%,然后對圈舍進行全方位消毒,進而有效消除芽孢菌、病原菌的消除。與此同時,針對氫氧化鈉(別名為燒堿)的使用,最好將濃度控制在2%至4%之間,將其用于對豬圈中木制品或者是陶瓷品的消毒。當然,防疫人員需明確,切不可將氫氧化鈉用于金屬消毒,以此避免金屬腐蝕的現象發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氫氧化鈉,因為氫氧化鈉不僅會造成金屬腐蝕,還會對生豬以及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需要合理控制對氫氧化鈉消毒試劑的應用[2]。
在豬養殖疫病防治過程中,物理消毒措施的應用同樣可以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所謂物理消毒,是指防疫人員結合對相關物理消毒方式實現對病菌、病原體的有效消除,常用方式為放射消毒、熱消毒以及光消毒等。針對光消毒而言,在實際疫病防治過程中,消毒人員可以結合對陽光、紫外線的應用,對生豬的飼養環境和身體進行消毒。將相關飼養用品放置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下,經過幾個小時的陽光直射后,可以有效將飼養用品中存在的病菌、病毒有效消除[3]。
生物消毒方式的應用具備一定的針對性,主要是應用在豬糞便消毒之中。豬糞便中含有較多的細菌和病毒,如若不及時進行消毒,極易導致疫病從糞便中擴散,進而導致生豬感染疫病,影響到生豬的生長發育。基于此,防疫人員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可以將生豬的排泄物進行封閉,采用生物熱消毒方式,將糞便進行發酵,通過對熱量的充分利用,起到病毒、病毒消滅的作用,進而為生豬的健康生長營造良好環境。
豬疫病防治中,消毒措施合理應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起到疫病防治的作用,還為生豬的健康生長創設良好環境。所以,需要重視對消毒措施的應用,科學利用生物、化學以及物理消毒措施,實現對生豬養殖的全方位保護,進一步促進豬養殖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