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武連鎮畜牧獸醫站,四川劍閣 628317)
我國畜牧業迅速發展,其中養豬業起主導作用,而近年來,豬瘟事件不斷爆發,對養豬業發展非常不利,一旦防治不當,控制不及時,豬瘟的大肆蔓延必定會給國民經濟帶來嚴重損失。對此,我們如何控制和防治豬瘟,對增加仔豬數量和發展養豬業是十分重要和有意義的。
豬瘟是豬的一種急性、高熱、接觸性強傳染性疫病,它由黃病毒科豬瘟病毒引起,也被稱為“豬霍亂”。豬瘟在自然條件下并不會直接危害人類,只易感染豬,常呈發病急,伴高熱,內臟出血壞死梗死等癥狀。豬瘟的傳染源為病豬,而且,母豬患病也會經過胎盤垂直來感染胎兒,從而導致死胎,木乃伊胎或者生出弱仔豬等。目前,豬瘟仍為我國養豬業的一重大威脅,該病被國際獸疫局列為A類傳染病,我國也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在豬瘟流行初期,一些最初發病的地區,初生仔豬如果發生了急性病例,一般會在1周內死亡,其死亡率通常高達56~70%等。初生仔豬抵抗力不強,在發病的初期經常會出現神經癥狀,產生磨牙、嗜睡、轉圈、后退、暈厥等癥狀。
慢性豬瘟很多都是由急性豬瘟轉變而來的,具體表現為體溫不穩定,沒有食欲,便秘又腹瀉,走路無力,左右搖擺,其病程較長,漸漸衰弱,死亡率很高。斷奶后的患病仔豬身體會形成黃色骨化線,多因磷代謝的擾亂而產生了骨化障礙。
溫和豬瘟是屬于非典型的豬瘟,斷奶后的仔豬多發,其特征比較輕微,病情緩和且沒有明顯的變化。體溫穩定,病程很長,皮膚沒有呈現出血小點,但有淤血和壞死,食欲不穩定,糞便也沒有規律,患病的豬非常瘦小虛弱,死亡率較高,少數活下來的生長發育會嚴重受到阻礙。
3.1.1 疫苗保存不當
豬瘟疫苗在運輸過程和保存中,需要在低溫條件下儲存。溫度越低,疫苗的有效期就越長。有些養豬戶可能會一次性大量購入疫苗,但并不注重疫苗的保存條件,從而導致疫苗還沒來得及用完就過了有效期,這時稍不注意就會把失效或者效價低的疫苗用在母豬身上,導致母豬免疫不全。
3.1.2 免疫使用不規范
給母豬注射疫苗是要嚴格按照標準來合理規范使用的,如:免疫的時間、濃度以及劑量,都有一定的要求。現代養豬的免疫時間一般是在母豬配種前25-30天,如果為了加快繁殖而不注重免疫時間給母豬頻繁免疫,那么很可能會引起妊娠母豬的垂直感染。而且,注射次數過多也會導致免疫麻痹,可能會造成母豬免疫結果失敗。另外,對于疫苗稀釋不按要求操作,劑量不夠或者過多等都會導致母豬的疫苗免疫不全。
3.2.1 初生仔豬沒得到足夠免疫球蛋白
仔豬在出生24h內腸道的消化酶活性低,對免疫球蛋白透析性高,可以充分從免疫母豬的初乳中獲取免疫球蛋白。如果初生仔豬在這段時間內沒有及時吃到免疫母豬的初乳,則沒有獲得足夠免疫球蛋白的初生仔豬處于被動保護,這可能會導致初生仔豬瘟疫[1]。
3.2.2 初生仔豬免疫盲目
初生仔豬雖然可以從免疫母豬的初乳中獲得一定的母源抗體,從而擁有較強的免疫能力,但隨著仔豬日齡的增加,免疫母豬中的抗體會逐漸降低,到仔豬42日齡時,母源抗體保護力已經幾乎為0。在給初生仔豬進行首次免疫時,如果沒有根據仔豬的抗體消長規律,又沒有利用科學的免疫監測給仔豬進行免疫。這樣盲目的免疫有可能會讓仔豬受到母源抗體感染,影響免疫效果。
3.2.3 養豬場管理和市場監督不完善
豬瘟病毒存活性非常強,有些養豬場由于沒有及時處理感染的病、死豬,加上有些養豬人員專業性不強,沒有規范清理豬舍的意識,令豬瘟病毒通過多種途徑快速傳播。另外,市場對生豬和豬肉食品的監督、檢查不到位,使病豬、死豬流入市場,沒有進行嚴格消毒等,這都會促使初生仔豬在獲得足夠多的免疫之前感染豬瘟[2]。
4.1.1 恰當保存和使用疫苗
給豬瘟疫苗創造最佳的低溫保存條件,嚴格按照標準來運輸保存疫苗并核對其溫度條件下儲存的使用期限,保障疫苗質量,避免使用過期失效疫苗。
4.1.2 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依據現場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免疫的程序。對沒有疫情的地區,仔豬斷奶后監測到無母源抗體時注射1次疫苗就可以。在疫區要加大免疫劑量,在仔豬21日齡~30日齡注射1次,然后在65日齡左右再注射1次疫苗。為了防止母源抗體的干擾,仔豬在斷奶前可接種4頭份疫苗。有病的豬皆不應注射疫苗,要對隱性感染的病豬進行及時淘汰。注射針頭在使用前一定要消毒,不能重復使用針頭,每一頭豬須更換一次消毒過的針頭來注射疫苗[3]。
4.1.3 加強抗體監測意識
給初生仔豬進行免疫之前,應對母體抗原水平進行免疫監測,在母豬妊娠和配種的空白期對初生仔豬進程有效的免疫接種。
4.1.4 規范養殖條件
初生仔豬對生存環境和飼料的條件要求比較高,定期規范化清掃消毒豬舍,給仔豬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是很重要的,同時,也要注意仔豬飼料的營養比例,從而達到增強初生仔豬自身免疫力的效果。
4.2.1 嚴格管控豬瘟初發區
豬瘟蔓延的源頭是豬瘟初發區,在此地區,應該嚴格加強管控,全面封鎖疫區,限制一切不相關的車輛以及閑雜人員隨便出入。即刻對疫區里的健康豬還有受威脅區域的生豬,緊急接種豬瘟免弱毒疫苗。
4.2.2 全面撲殺已感染病豬
《豬瘟防治技術規范》里明確規定,對于豬舍里已經確認感染了豬瘟病毒的病豬,必須馬上對其進行全面的撲殺,養豬場應當嚴格執行此規定,政府部門可成立危機控制小組,輔助監督其撲殺病豬,進行無害化處理,杜絕患病生豬流入市場,引起豬瘟蔓延。
4.2.3 無害化處理病豬,徹底消毒
封鎖疫區后,建立標準設施對病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對病豬尸體和病毒污染物裝袋之前,要對其認真進行消毒,專門用疾病防疫車把它們運到無害化處理區,焚燒之后再深埋,使污染物達到無害化標準。對豬舍、被污染場地、病豬接觸過的東西一并要及時進行徹底消毒[4]。
綜上,初生仔豬發生豬瘟的原因是復雜多變的,我們要從多方面考慮來做好防治工作。豬瘟是豬養殖業發展的一大絆腳石,養豬人必須做到時刻警惕,認真做好防疫工作乃重中之重,一旦發現豬瘟苗頭,早診斷早隔離,控制好源頭,防止豬瘟蔓延,這對初生仔豬的健康成長和數量的增長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