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堅
(大埔縣銀江鎮農業服務中心,廣東梅州 514261)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出現規模化、精細化的發展趨勢,這就使得在進行生豬免疫過程中采用的方法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傳統注射免疫由于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容易產生交叉感染,造成生豬出現較為強烈的應激反應,而黏膜免疫由于可以通過口服、氣霧等方式實現接種,操作簡單便捷,效果較好,因此較為適宜在規模化養殖場中使用。本文將就此進行研究。
生豬流行性腹瀉是一種對仔豬危害較為嚴重的生豬疾病。尤其是對于出生一周左右的仔豬,由于其腸道上皮細胞代謝較慢,因此更加容易出現死亡情況。通過母乳獲得的抗體是實現對仔豬對致病病毒免疫的重要方式。在傳統免疫過程中通過對母豬注射滅活疫苗,但是這種方式一般不會產生抗體。同時這種疫苗可能會因為在腸道中增值能力較差或者同治病毒株之間無法匹配而產生的免疫效果較差。但是通過口服疫苗的方式則可以有效的刺激母豬的乳腺產生足夠的抗體,同時這種抗體在腸道中穩定性較好,因此可以為仔豬產生良好的免疫保護。在以往的研究過程中通過對小鼠進行口服和滴鼻處理實現對血清中的抗體含量進行研究。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通過口服或者滴鼻處理的小鼠免疫效果較好,都產生了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時通過對小鼠的腸液和肺炎中的抗體含量進行檢測可以發現均含有較高的抗體。
生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是一種通過腸道黏膜感染發病出現的疾病,因此黏膜免疫是抵御這種疾病的重要免疫手段。在以往的研究過程中通過構建含TGEVM及N基因的重組桿狀病毒rBac-M和rBac-N,小鼠在對這兩種病毒進行口服之后對小鼠糞便中的抗體水平進行檢測,同時對血清中的抗體水平進行檢測可以發現對于兩種重組病毒產生的免疫都會產生較好的黏膜免疫應答。同時在另一研究中,將含有TGEVS基因的重組乳酸菌通過口服的方式實現對小鼠的免疫,在研究過程中對研究小鼠進行較強免疫三次,一般間隔兩周。對死亡后的小鼠血液、脾臟等進行T淋巴細胞增殖試驗,結果顯示均產生了良好的免疫應答。
輪狀病毒是一種可以造成動物腹瀉的病毒,不僅在動物體內會產生較為嚴重的感染癥狀,同時對人體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現階段對于由于輪狀病毒感染造成的腸胃炎還沒有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只能通過免疫進行預防。現階段對人體所用的疫苗可以通過口服產生良好的免疫效果。生豬輪狀病毒口服疫苗一直以來是現階段疫苗研究的重點方向。在以往的研究中,葉莉平等人通過構建能夠表達輪狀病毒的重組乳酸菌在小鼠體內進行感染,感染之后對血清中的抗體和腸道粘膜抗體水平進行檢測,同時對小鼠進行免疫保護性試驗,最終結果顯示,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增強小鼠的黏膜免疫應答,對生豬輪狀病毒的菌株具有較好的免疫效果。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生豬偽狂犬病并不會引起較為嚴重的毒血癥,這種病豬主要會影響到三叉神經,通過使用弱毒疫苗可以引起局部的黏膜免疫應答,最終實現對病毒的防疫。同時,黏膜免疫可以有效的避免母豬抗體對免疫產生的不利影響。在采用這種方式對生豬偽狂犬病進行免疫過程中一般需要分階段進行。首先對生豬偽狂犬病病毒疫苗在剛出生的仔豬進行噴鼻免疫,實現對生豬偽狂犬病的第一步免疫。在噴鼻免疫過程中要注意正確操作,選擇合適的噴鼻器,一般不使用滴鼻免疫,這是因為滴鼻只能由很少的疫苗粘在鼻腔黏膜中,但部門的疫苗則是通過疫苗或者吞咽的方式進入胃中最后排出,疫苗被胃液滅活,不會產生有效的免疫效果。如果能夠增加一定的佐劑則可以有效的提高黏膜免疫的效果。在經過這種免疫之后要在進行一到兩次肌肉注射建立起有效的細胞免疫,實現對偽狂犬病的有效免疫。
現階段對生豬造成影響的主要是生豬環病毒二型,這種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精液等方式實現傳播。這種病毒可以在動物體黏膜中進行復制,同時通過血液屏障進入血液循環和淋巴系統。傳統的對這種疾病進行防治主要是通過肌肉注射疫苗,但是這種方法只能產生體液免疫,無法實現這種病毒在黏膜系統中的復制、排毒。而通過黏膜免疫則可以產生有效中和病毒的抗體,實現對生物體中病毒的有效防御。
本文通過對黏膜免疫以及這種方式在豬病防控中的應用情況進行研究可以發現,作為一種可以有效實現對生豬疾病防疫的免疫措施,這種方法可以實現對生豬常見疾病的有效防控,為我國生豬養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