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才仁
(青海省玉樹市治多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治多 815499)
近年來,我國的養殖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藏羊養殖也成為了我國西藏等地區的主要養殖內容。在實際養殖過程中,腸毒血癥是較為嚴重的病癥類型,為了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該病癥所造成的危害,即需要能夠積極做好病癥的預防與治療,不斷提升養殖經濟水平。
羊腸毒血癥具有急性發病特點,在感染后,將表現為突然發病,在幾個小時內即會死亡。因該病癥發病較急,具有較少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體溫較低以及食欲下降情況,且同時伴隨有呼吸困難、四肢抽搐、全身顫抖以及口鼻流沫情況。在患病后,存在較為明顯的腹瀉表現,排除黃褐色、紅色水樣糞便,很快陷入昏迷,往往在沒有用藥的情況下死亡。在死亡后,病羊尸體腹腔將迅速膨脹,在對尸體進行解剖后,可以發現伸張存在腫脹軟化情況,在觸壓后即存在充血以及腐爛情況,胸前心包積液、心內外膜以及腹腔位置存在明顯出血情況,胃部醋在大量的液體以及氣體,淋巴結腫大、切面表現為黑褐色,腸粘膜存在嚴重出血、充血情況,存在潰爛壞死、紅色部位,包膜有血點、肝臟腫大且膽囊存在明顯的腫大情況。該病癥具有較強的季節性表現,經常發生在秋冬氣溫驟變、春夏多雨季節當中,而在為羊喂食較高蛋白精料時,也將使病原體在繁殖中存在加快情況,飼料由干草轉變為高富含蛋白質谷類、草料時更容易病發。此外,當羊免疫力較低、或者胃腸道功能發生病變情況時,也將導致該病癥的發生【1】。
對于羊腸毒血癥來說,其病原即為D型魏氏梭菌,能夠在羊的體內形成芽孢,并經消化道傳播、引發疾病。該菌具有廣泛的分布特點,廣泛的存在糞便、土壤以及污水當中,羊在誤食內污染的水、飼料后,在其倡導內則將大量的繁殖細菌,所形成的外霉素會使倡導出現致死、溶血以及壞死情況,進而導致羊腸毒血癥的發生。常用消毒藥劑的存在,即能夠對該菌的繁殖體進行有效的殺滅,但芽孢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實際處理中難以消除。
該病癥是急性病癥類型,在患病后,病羊經常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即死亡,所具有的治療時間以及治療措施較為有限。對此,面對該病癥,即需要能夠主要從預防角度入手進行處理:
該病癥具有較為明顯的季節性,在溫度驟降、多雨季節最容易發生。在羊圈建設中,需要做好圈舍的保溫以及干燥處理,在具體放牧形式方面,需要在具有干燥、較高地勢的場地當中放牧,保證放牧地點遠離病羊尸體污染過的草地。對于圈養羊,僅僅喂養飼料即可,避免出現突然變換飼料的情況,尤其是對于含有豐富蛋白質的谷類飼料以及干草等,在實際對飼料轉變應用時,需要能夠做好過程的科學控制,保證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在該病癥高發季節,可以將適量的食鹽為羊進行喂養,做好胃腸道疾病發生的預防,同時在日常放羊當中做好其運動量增加,以此實現其抵抗能力的提升[2]。
在該病癥的多發區域,需要在每年的春秋季節做好羊的接種處理,具體接種疫苗,可以使用羊快疫、腸毒血癥、猝狙三聯苗進行接種。在實際疫苗接種時,不論大小或者注射方式,統一用量為5ml即可。在疫苗接種后,在2周左右時間羊即會產生免疫力,該疫苗將對羊生長提供6個月的保護期。
在養殖過程當中,需要能夠加強羊的日常觀察,如果發現有羊表現出發病癥狀,即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隔離處理,在更換圈舍后,做好其緊急預防接種處理。在疫苗選擇方面,可以使用的有三聯苗以及四聯濃縮苗等。對于已經被污染的圈舍,即需要能夠對污染物進行及時的清理,圈舍地面、屋頂以及墻壁當中的器具,需要對其進行徹底消毒處理,使用5%來蘇爾進行消毒。在羊死后,不得出現隨意拋棄尸體的情況,需要能夠嚴格按照要求做好尸體的處理,在遠離水源的情況下焚燒深埋[3]。
飼料也是養殖當中需要做好控制的一項內容。在實際養殖中,需要做好羊飼料的更換,對出料的配比進行適當加大、將一定的添加劑加入到飼料當中,以此對羊的胃腸道入冬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要做好日常羊運動水平的加強,在避免病情擴散、蔓延的情況下對羊的死亡率進行降低。
羊腸毒血癥病程較短,具有較快的死亡速度。就目前來說,對于該病癥缺少有效的治療方式,所以目前治療方式相對有限。如羊發病情況較為緩慢,則可以對其肌肉注射青霉素,用量控制在100~140萬單位,每天注射2次。同時,也可以為其灌服10%的石灰水,以此實現病羊盲腸內糞便的軟化,對于大羊,需要按照每只200ml方式處理,小羊在50ml左右為宜,連續服用1~2次即可。通過對消氣靈的灌服,即能夠對瘤胃內部存在的泡沫型氣張情況進行有效的防治,通過強心液以及生理鹽水的補充,對于病情也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腸毒血癥是藏羊養殖當中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對養殖效益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在上文中,我們對藏羊腸毒血癥預防及治療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實際藏羊養殖中,即需要能夠低該病癥的防控引起重視,以針對性措施的應用做好日常防控,保障藏羊的安全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