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玲
(確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駐馬店 463200)
現階段,人們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對于豬肉制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生豬養殖行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通過科學規范的養殖方式能夠提高生豬出欄的速度,促進養殖戶經濟利益的全面提高。與此同時,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疾病將會影響生豬的正常生長,甚至造成大面積死亡,其中豬支原體肺炎是典型代表,采取科學的措施預防支原體肺炎,并對患病豬及時進行治療是現階段養豬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重點研究豬支原體肺炎臨床診斷以及綜合防治技術,希望為相關養殖人員提供參考。
隱性型豬支原體肺炎主要由慢性型和急性型豬支原體肺炎轉化形成,在 成年公豬中發病率極高。隱性型豬支原體肺炎無顯著臨床癥狀,患病豬生長發育無異常,通過剖檢以及X線檢測能夠對隱性型豬支原體肺炎確診,患病豬在X線下,心膈角區以及肺葉內側區域呈現絮狀不規則滲出陰影,邊緣位置模糊不清,密度適中,隱性型豬支原體肺炎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極易忽略,具有比較大的危害性[1]。
慢性型豬支原體肺炎主要通過急性型轉變形成,在老疫區位置發病率比較高,主要癥狀為患病豬長期咳嗽以及痙攣性咳嗽,同時伴有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加快、打鼾聲音大,該疾病發病周期可持續4個月,患病豬體溫無明顯變化,死亡率偏低。在新患病生豬群體中,急性型支原體肺炎發病率比較高,主要臨床癥狀包括呼吸頻率增加、頭部下垂、精神沉郁,在鼻以及口部會出現泡沫狀白色液體,咳嗽明顯,急性型支原體肺炎病情進展速度快,具有極高的死亡率。
豬支原體肺炎具有2星期左右的潛伏期,在發病初期、中期、后期可依據具體的臨床癥狀進行診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豬支原體肺炎在發病初期會出現連續輕度咳嗽,體溫在短時間升高至42℃,呼吸困難,采食量降低,精神萎靡不振,在鼻腔位置和眼部會出現黏性液體,眼結膜出現大量的紅血絲,部分病情危重豬會出現窒息甚至死亡的情況。在發病中期,癥狀加重,部分患病豬出現痙攣性咳嗽,呼吸頻率顯著加快,生長發育遲緩。發病后期,患病豬支氣管位置出現嚴重的淋巴增生,氣管在肺泡間隙增大的情況下受到比較嚴重的壓迫,氣喘明顯。部分患病豬出現粘稠狀血痰,心臟和肺部病變嚴重,相關資料統計現實,死亡率可超過90%[2]。
豬支原體肺炎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大,疾病持續時間比較長,其中仔豬由于自身抵抗力不足,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部分養殖戶從外界引進患病豬,未進行嚴格的檢疫和治療也會造成病原體的大范圍傳播,為此需要在養殖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
仔豬是支原體肺炎主要的感染群體,為此需要加強對母豬的基礎免疫處理,以此來提高仔豬的免疫力。現階段,對母豬進行基礎免疫的主要包括對豬瘟、圓環病病毒、口蹄疫、藍耳病、偽狂犬病等影響母豬生產性能以及繁殖能力的疫病。處于妊娠期的母豬在產前的初乳中會聚集大量的抗體,利用初乳能夠幫助仔豬獲取大量的抗體,以此能夠實現免疫力的全面提高。為有效的預防豬支原體肺炎,需要及時接種疫苗,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疫苗接種時間和疫苗的種類,加強對接種效果的監督。通常情況下,在仔豬出生后21h內需要接種疫苗,種豬需要在80d內進行2次接種活疫苗。如選擇使用滅活疫苗,需要進行肌肉注射,在仔豬出生后15d內進行接種,2星期后進行2次接種。
為降低豬支原體奮勇的發病率,需要保證養豬場區域內的干燥和通風良好,使豬舍內部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降低至安全范圍。合理進行溫度與濕度的調節,實現對空氣質量的有效改善。養殖戶需要對豬的糞便進行及時清理,對養豬過程中使用的各類用具及時消毒,在氣溫比較低的冬季,需要做好保暖,避免溫度變化過大影響豬的正常生長。在養殖過程中,需要以自繁自養為基本原則,降低引進患病種豬的概率,外界車輛以及人員進入養豬場所需要嚴格進行消毒處理,從源頭上避免支原體肺炎的發生。
為實現對豬支原體肺炎的有效防治,可在飼料中加入毒性較低,效果顯著的各類藥物,實現對病毒的有效控制。目前,對豬支原體肺炎防治的藥物主要采用卡那霉素、土霉素、林可霉素、泰樂菌素等,也可使用支原凈等灌服,注射各類抗生素需要合理控制用量,確保藥物的療效。
豬支原體肺炎會對養殖戶的經濟利益造成嚴重威脅,為此需要相關人員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對豬支原體肺炎的研究和分析,明確各個時期的臨床癥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切實加強飼養管理,堅持自繁自養,及時清理豬舍的衛生,從源頭上降低豬支原體肺炎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