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鋒
(江蘇省如東縣洋口畜牧獸醫站,江蘇如東 226407)
豬流感是一種急性的呼吸系統疾病,傳染性高但不會引發生豬死亡。豬流感的主要特征包括:咳嗽、呼吸困難、高熱、食欲不振等,潛伏期為3-5天,一周左右變得病情加重。發病初期,病豬常常橫臥不起,眼鼻處有粘稠液體流出,如果養殖人員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給予它們有效治療的話,那么,極有可能引發豬肺炎、胸膜炎、支氣管炎等,從而大大增加病豬死亡率[1]。另外,個別豬有犬坐姿勢,夜里會聽到很大的哮喘聲,膘情較好的豬病情嚴重,防治措施可以選擇:用心搞好預防保健工作,及時查明病豬、疑患病豬的身體狀態,并采用隔離治療的方式。豬舍應用2%燒堿液消毒,糞便堆積發酵。病初給以緩瀉,以后解熱鎮痛,抑菌消炎。可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3~5ml,或復方氨基比林、復方奎寧注射液5~10ml,另外添加適量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可減輕并發癥。
豬肺疫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染,但以仔豬和架子豬發病率較高。以灰色水泥狀下痢、嘔吐、脫水為主,大豬很少死亡,10日齡以下仔豬死亡率達50~100%。根據本病傳播特點,防制首先應增強機體的抗病力。加強飼養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抗病能力因素和致病誘因如圈舍擁擠、通風采光差、潮濕、受寒等。圈舍、環境定期消毒。新引進豬隔離觀察1個月后健康,方可合群。進行預防接種,每年定期進行有計劃免疫注射。仔豬斷奶時肌肉注射豬肺疫弱毒苗,種豬于春秋兩季注射豬瘟、豬肺疫二聯苗。發生本病時,應將病豬隔離、封鎖、嚴密消毒。同欄的豬,用血清或用疫苗緊急預防。對散發病豬應隔離治療,消毒豬舍。治療可采用青霉素80~240萬單位/頭肌注,同時用10%磺胺嘧啶10~20ml/頭加注射用水5~10ml肌注,12h用1次,連用3d;45kg以上豬用氯霉素2500mg/頭、鏈霉素3000mg/頭、10%氨基比林20mL/頭肌注,6h用1次,連用2次。還可用慶大霉素1~2mg/kg、四環素7~15mg/kg肌注,每天2次,直到體溫下降為止。
豬瘟與豬流感不同,是比較常見的春季豬疾病,短時間內進行傳染,更容易造成病豬死亡[2]。豬瘟又十分普遍,各種年齡段的豬都有可能感染這種疾病,但是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幼豬相對來說感染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加強對豬瘟的有效控制,并且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才能夠對豬瘟病毒進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防治做法如:當母豬配種前后應該做好免疫的工作,每個月對仔豬進行一次免疫,在第二個月同樣也要進行免疫防治。由于春季的天氣變化十分不穩定,所以一定要有效地控制豬舍中的溫度,加強保暖工作的進行,避免產生受潮的情況。豬舍的衛生工作也要做好,應該定期對豬舍內進行消毒,防止病菌的大規模爆發。通常在消毒豬舍時所采用的方式是火堿水以及草木灰水。此外,要讓豬多食用白蘿卜、胡蘿卜等具有多汁特點的飼料,以提高豬自身的免疫力,這樣才能夠保證家畜的健康成長,降低豬瘟現象的發生。
大腸桿菌病主要是由具有致病性質的大腸桿菌所引發,比如說仔豬水腫病或者仔豬白痢病等。仔豬白痢病,對于此類豬群的免疫工作,需要保證孕豬在產前四十天左右服用活菌苗,然后產后十五天左右再次進行免疫;仔豬水腫病,需要對妊娠豬進行滅活苗的注射,以此提升其免疫能力。同時,需要做好妊娠母豬以及喂乳仔豬的各項管理工作,比如說豬舍的清潔衛生、通風干燥情況以及飼養情況等。一般在母豬產后的一個半月左右,進行大腸桿菌病預防苗的注射,同時做好仔豬的補料工作,保證仔豬的初乳關、初料關以及斷乳關的工作情況。如果仔豬感染大腸桿菌疾病,需要對發病豬進行消炎抗菌,同時進行補液、強心等治療,養殖戶需要對仔豬所需維生素的補充。
豬病毒性傳染病存在著混和感染,使用抗病毒藥物預防與控制成為必要。支原體凈化是有效控制豬病毒性傳染病頻繁發生的根本措施。春季氣溫回升,細菌的繁殖增快,因此要防止繼發感染[3]。可在豬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藥物群防群控。如用替米考星來凈化支原體和藍耳,用氟苯尼考治療副豬嗜血桿菌病和傳染性胸膜肺炎,用頭孢和阿莫西林治療鏈球菌和呼吸道疾病。但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耐藥,因此最好是聯合用藥,以加強藥效。恩諾沙星廣譜,對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均敏感,因此,它可以替代其他許多類的抗菌藥物和組合,用于豬場的細菌、支原體等感染及病毒感染后繼發的控制和預防。
春季是豬疾病高發期,最容易造成豬群感染,影響增重情況,甚至導致豬的大規模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生豬養殖戶必須提高重視程度,不能掉以輕心,秉持預防為主的觀念,加強豬群疾病的防護措施,進而保證豬群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