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瑞
(莘縣農業農村局,山東莘縣 252400)
(1)疫苗質量差:個別養殖場貪圖便宜,購買到假冒偽劣疫苗或過期疫苗,導致免疫效果不理想。
(2)疫苗運輸、保存不當:雖然購買的疫苗質量好,但是在回養殖場途中沒做到低溫運輸,到場后又沒有及時使用或正確保存,造成疫苗效價顯著降低甚至失效,這種情況多見于高溫季節或交通不便的偏遠雞場。
(3)選用的疫苗毒株或血清型與當地流行病不符:這種情況多見于養雞生產中許多重大疾病如禽流感、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這類病毒有多重血清型,如果選擇的疫苗毒株與當地流行疫病的血清型不符,就會導致免疫效果差或無效,從而出現免疫失敗。
(1)沒有根據本地和本場疫病流行情況及抗體檢測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而是照搬別場或書本上的免疫程序,結果造成免疫效果差。
(2)首次免疫接種時間過早,此時機體母源抗體水平高,疫苗毒會被母源抗體中和,造成疫苗效價降低,產生免疫效果不好。
(3)首次免疫過晚,此時母源抗體效價顯著降低,造成免疫“空檔期”而引起發病。
(4)在制定的免疫程序中兩種疫苗同時使用,它們之間存在出現互相干擾作用,造成一種或兩種疫苗免疫失敗。
在防疫過程中,一定嚴格按照疫苗的要求選擇接種途徑,如雞痘疫苗只能通過刺種的方法才能發揮作用、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疫苗只能通過擦肛或點眼防疫。
(1)疫苗稀釋不當,未使用專用稀釋液或生理鹽水,而是直接使用自來水,造成疫苗效價下降;還有在飲水防疫時水中細菌數超標或水質過硬等都能影響疫苗毒株,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
(2)接種過程中只注重速度,不重視質量,滴鼻點眼時未等疫苗吸收完全就放開雞只,造成免疫劑量不足。
(3)接種前對使用器械未進行嚴格消毒造成交叉感染,引起疫病發生。
(1)有的養殖場只考慮防疫成本,沒有考慮到防疫過程中的疫苗損耗,造成免疫劑量不足。
(2)過于相信抗體水平隨著免疫劑量的加大而提高的理論,盲目加大劑量引起出現免疫麻痹反而抗體產生不足,如果雞群抵抗力差的還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免疫反應。
雞群有球蟲、傳染性法氏囊炎、馬立克氏病等病發生時都能侵害免疫器官產生免疫抑制;
飼料中如果蛋白質含量過低,會影響免疫器官的正常發育造成免疫功能下降。
總之,養雞生產中造成免疫失敗或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多,這就要求養雞場在防疫時一定考慮各種影響免疫效果的因素。做到根據抗體檢測結果,制定合理免疫程序,選擇使用優質疫苗,采用合理疫苗劑量,嚴格疫苗的運輸和保存,規范日常操作接種,加強養雞場的飼養管理,提高飼料營養水平,這樣才能保證雞群免疫接種成功,產生堅強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