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曦月
(鐵嶺縣種畜禽監督管理站,遼寧鐵嶺 112000)
通遼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屬東北和華北地區的交匯處。通遼市土質肥沃、水草豐美,是國家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被譽為”黃牛之鄉"。特別是西門塔爾牛、科爾沁牛、中國美利奴細毛羊、科爾沁細毛羊、科爾沁馬等畜種享譽國內外。
本文對通遼市最具特色的畜牧品種——科爾沁牛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敘述,在分析品種特點的基礎上,給出繁育養殖的建議和意見。
科爾沁牛,是以科爾沁草原上的土種牛為基礎,用西門塔爾牛雜交加選擇的手段定向培育成的兼用型新種群。
新品種綜合了雙親的優良性狀,產乳、產肉量多,又容易飼養,是個理想的推廣品種,深受養牛界的歡迎。如今,這種體大原肥的黃(紅)白花牛遍及通遼市。
通遼市素有“黃牛之鄉”之稱,其養牛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當地的蒙古牛,個體小,生產性能低,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提高乳、肉生產及役用能力,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主要選用西門塔爾牛雜交改良本地牛。同時,大力推廣人工受精計數,加快了黃牛改良步伐,改良牛的生產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隨著家畜改良事業的發展,1972年正式提出培育科爾沁牛,并納入通遼市畜禽改良和育種規劃。同時成立了育種委員會和技術組,制定了育種方案和鑒定標準。從此,一個適應北方草原環境,在放牧為主飼養條件下,產乳、肉多,繁殖性能高,體型外貌一致,遺傳性穩定的新品種培育工作開始了。
1990年8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內政函【1990】55號文件<關于科爾品種命名的決定>一文寫道:經區內外有關專家技術鑒定,認為科爾沁牛在數量上、質量上均已達到品種標準要求,具備了新品種條件,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將該品種正式命名為“科爾沁牛”。
科爾沁牛體型近似西門塔爾牛,毛色為黃(紅)白花,體格粗大,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胸寬深,背腰子直,四肢端正,后軀及乳房發育良好,乳頭分布均勻。
1.3.1 體尺體重
科爾沁成年公牛體重991kg,母牛508kg;犢牛初生重38.1~41.7kg;成年公牛體高151cm,母牛131cm;犢牛初生高72.6~74.1cm;成年公牛體長178cm,母牛157cm,犢牛初生體長67~69cm。
1.3.2 采食
科爾沁牛放牧牛春、夏季每分鐘的采食口數顯著高于秋、冬季節,而春夏季之間及秋冬季之間均無顯著差異,其中春季最多,秋季最少。冬季全天采食口數顯著少于其他季節,以春季最多。每口采食量大小依次是秋、夏、冬和春。
科爾沁牛全年日采食量從大至小依次是秋、夏、春和冬季,由于春、夏季采食速度快和采食時間較長,這樣彌補日采食量不足。冬季和早春,由于受缺草和惡劣氣候影響,這種行為很難發揮作用。所以,放牧牛春冬季節的日采食量不足,特別是早春(68kg)和冬季(531kg)嚴重不足。
1.4.1 發情季節和受配月份
牛是常年發情動物,多在春、夏和秋季配種,其中以夏季發情為主。據160頭受配母牛的調查,有68.8%的母牛受配時間集中在7-8月份。近年來,由于飼養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生產的需要,在冬季也能正常發情和配種,只是受胎率較低。
1.4.2 初配年齡與妊娠期
常年放牧條件下的母牛性成熟期為12~14月齡;據200頭牛的調查,科爾沁牛平均初年齡為(30±6)月齡:20胎次平均妊娠期為(305.56±602)d,最長的為3210d,最短的為275.0d。
1.4.3 受配率、受胎率及受胎指數
對300頭母牛的統計結果表明,受配率為83.3%,受胎率為78.6%,受胎指數(即每次受胎所需的配種次數)為2.9。
1.4.4 犢牛性比和產后第1次發情
據300頭母牛的統計,公、母犢分別占38.1%和61.9%。公母犢性比為1:1.63,產后第1次發情最快的2個月,大部分為1年多,平均為(13.75±1.65)個月。
1.5.1 產奶性能
科爾沁牛在以放牧為主,補飼為輔的飼養管理條件下,經過多年精心選育己具備較高產奶性能,產奶天數277.7d,平均總產奶量3210.8kg,乳脂率4.7%;科爾沁牛在較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下仍具有較好的產奶性能,產奶天數120天,平均總產奶量1423.8kg,乳脂率4.07%。
1.5.2 產肉性能
科爾沁牛在常年放牧,短期中等飼養水平育肥條件下具有較高的產肉性能。18月齡屠宰率為53.3%,凈肉率41.9%。經短期強度育肥,屠宰率可達61.7%,凈肉率為51.9%。
由于各地在培育牛種的時候,飼料供應能力的特殊性,牛的生長速度具有地區特點。科爾沁牛與其他地區西門塔爾牛的地區品系相比,體重和產乳量都較其他地區西門塔爾牛的地區品系發揮差。這可以看出,科爾沁牛在飼養管理中草料的供應其實不能達到標準,表現為營養不足。這應在繁殖育種和生產利用過程中加以改善。
科爾沁牛的繁殖育種、生產利用仍然在不斷的發展和更新中。然而目前市場對牛的需求正向向專門化方向發展,科爾沁牛作為典型的乳肉兼用品種的優勢將不斷消退。因此今后科爾沁牛的研究工作在增加數量的基礎上,重點研究要擴大科爾沁牛品系工作,就是導入肉用型和乳用型西門塔爾牛血液,建立科爾沁牛的肉用和乳用專門化品系,進一步提高科爾沁牛產肉性能和產奶性能。
科爾沁牛是養牛業中新興的一顆明珠,是草原上的寶藏。為了保證科爾沁牛各品系質量,采用綜合技術措施,制定統一選育方案,統一選配計劃,統一選育標準,制定規范化飼養方案,建立核心群,采取群體選配,嚴格執行,堅持定期鑒定,及時登記,培育出理想型的科爾沁牛的新品系,把科爾沁牛的經濟效益提高到新的水平,這樣通遼市乃至全國的科爾沁牛養殖業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