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偉
(河北省盧龍縣家畜改良站,河北盧龍 066400)
提高仔豬成活率是提高豬場養殖效益的前提和基礎,搞好仔豬飼養管理和豬病防控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重要手段且二者相互關聯、相輔相成,那么怎樣才能搞好這兩方面的工作呢?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提高仔豬成活率的幾點措施,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提前做好疫病防治工作,獲取健康的初生仔豬,實踐證明,體重大,體質好的仔豬成活率越高,初生重大于 1 kg斷奶死亡率低于 3%,而初生重小于 0.5 kg的仔豬斷奶死亡率高達 90%以上。
(1)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母豬懷孕后一定要加強飼養管理,特別是懷孕后期一定要單圈飼養,嚴禁飼喂發霉、變質、過期腐敗的有毒飼料,確保飼料新鮮,飲水干凈,圈內冬暖夏涼、通風干燥、清潔衛生,冬季給予一定的光照,便于母豬體內鈣的貯存。
(2)增加妊娠母豬的后期營養
根據妊娠母豬預產期、膘情、體重大小等情況在母豬懷孕后期適當增加營養,添加能量飼料能增加胎兒體內的能量貯存,有利于仔豬的成活,特別對弱小的仔豬更有益,可使初生重不足 1kg的仔豬成活率大大提高,一般情況下,懷孕后期母豬日喂料為 2.5~3 kg,產前一周喂料量應逐漸減少,產仔當天降至0.5~1kg,以防止母豬泌乳高峰期采食量下降,初乳脂肪過高而引起仔豬拉稀。
(3)加強仔豬出生前的疫病防治
紅痢和黃痢是嚴重危及初生仔豬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為防止這兩種疾病的發生,在母豬懷孕第十周和第十四周,分別接種上述這兩種疾病的疫苗各 1 次,可有效地預防這兩種疾病的發生。
搞好仔豬飼養管理是搞好仔豬疫病預防和控制的基礎,搞好仔豬疫病的預防和控制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重要條件,仔豬飼養管理主要包括哺乳仔豬和斷奶期仔豬的飼養管理。
接產時,一定要用干凈的布擦凈仔豬口腔、鼻腔中的黏液,并且適當加大擦拭的力量,刺激小豬發出叫聲,以保證其呼吸道暢通,防止仔豬缺氧。對于個別出現假死情況的小豬,可迅速按壓心臟部位,或者將小豬倒提,拍打其腹部或胸腔部位。
新生仔豬的組織器官和技能處于未成熟狀態,被毛稀少,抗寒力弱,特別在低溫環境里,仔豬散發大量體熱,往往發生低血糖病,嚴重時會大批死亡。仔豬適宜的環境溫度,初生后 24 h內為 35℃,2~4 日齡為34℃,7 日齡后為 25~30℃。在嚴寒季節產仔時,除迅速擦干被毛外,還要提高產房溫度、鋪墊干草,增設護仔欄,安裝紅外線保溫燈,在母豬分娩欄或仔豬補料欄墻角處用木板、紙板或磚頭搭建一個長約 1m,寬約 0.8m,高約 0.7 m的護仔欄,下邊留一個小門供仔豬出入,開始需人工引導 1~2 次,以后仔豬就會自動尋找熱源,減少母豬踩壓的機會,而避免死亡。
母豬分娩前3d所產生的乳汁為初乳,在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營養物質豐富,其能夠滿足哺乳仔豬生長發育的各項營養物質需求。哺乳仔豬通過吃乳能夠從母乳中獲得免疫球蛋白,增強機體免疫力。此外,在初乳中還含有大量鎂鹽,哺乳仔豬通過吃初乳能夠加速胎糞排出。母豬分娩之后,由于初乳中的免疫抗體含量會隨著母乳時間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同時仔豬對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也會隨著日齡的升高而逐漸下降,因此仔豬出生之后,應該確保其盡早吃上初乳。一般在仔豬出生1h之內,引導仔豬吃足初乳,促進仔豬生長發育,降低因為腹瀉而導致的死亡。同時,還應該結合不同仔豬的體況,固定乳頭,豬的乳頭一旦固定到斷奶之前不會更換。乳頭固定過程中,身體強壯的仔豬,往往會集中在乳汁豐富的乳頭區哺乳,這樣會導致身體弱小的仔豬吃乳量不足,影響到機體生長發育,嚴重的導致死亡。為此,應該采用人工方式幫助仔豬固定乳頭。對于身體強壯的仔豬,將乳頭固定在后側乳汁相對較少的區域,這樣能夠保證體重較小的仔豬吃足初乳,從而確保整窩仔豬的整齊度和成活率。當哺乳母豬泌乳量不足,或者因為疾病不能正常哺乳時,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將哺乳仔豬寄養到其他哺乳母豬中。在寄養過程中,應該盡量選擇的2頭哺乳母豬產仔時間在3d以內。對于哺乳母豬數量不足的,應該進行人工哺乳。
①補鐵 仔豬出生1周后容易缺鐵。仔豬缺鐵會出現貧血,生長受阻,易引發一些疾病,故應及時給仔豬補鐵,一般在2日齡和10日齡時肌肉注射“牲血素”1~2ml。
②補銅銅會影響鐵的吸收,也可引起貧血。仔豬開食后,在飼糧中添加銅125~250mg/kg。
③補硒 缺硒易引起硒缺乏癥,會突然發病,嚴重時會導致仔豬突然死亡。應在仔豬3~5日齡,肌肉注射0.1%亞硒酸鈉生理鹽水0.5ml,2周齡再注射1ml。
仔豬初生時體重不過 1.2kg,經過兩個月的正確飼養,體重可達 20kg左右,為初生時體重的 15 倍以上。這樣的生長速度單靠母乳是遠遠不夠的,為了保證仔豬正常生長,必須及時為仔豬補充飼料。為使仔豬早認料,可于 5~7 日齡時對仔豬開始誘食,仔豬這時的活動性顯著增加,并有拱地的現象,可把帶有香味的誘食料撒入補料欄中,每天有意識的把仔豬趕入幾次,2~3d后仔豬便可少量自由采食,實踐證明,仔豬出生后 5~7 d補料,60 d斷奶重可達 20 kg左右,而 20 日齡補料僅為 15kg。
仔豬一般在1月齡左右就可斷奶,斷奶前3~5d和斷奶后10d內,一定要加強仔豬管理。斷奶時要盡可能做到逐步過渡斷奶、逐步過渡轉圈、逐步過渡飼料、逐步過渡飼料量,使仔豬逐漸適應新的環境。仔豬斷奶時,一般采取趕母留仔的辦法,讓仔豬留在原圈飼養10d左右再轉圈,應將強仔、弱仔分群分圈飼養。
綜上所述:有效提高仔豬成活率,不但要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強仔豬的培養培育,從仔豬出生前的環境衛生、疫病防治到仔豬出生后的日常護理、防凍防壓等每一個環節都不可缺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仔豬的成活率,為養豬業的發展源源不斷的提供健康仔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