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特恒其其格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農牧業服務中心,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308)
牛肝片吸蟲病是由片形或大片形的肝片吸蟲所引起的一種能致死的寄生蟲病,主要由口腔傳播。高發期大多在秋季,且成地方流行趨勢,對幼畜危害極大,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小牛,一旦患病死亡率極高。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牛肝片吸蟲病的病理成因,并給出了相關治療意見。
肝片吸蟲是一種寄生在動物膽管類的寄生蟲,它在動物的膽管內寄生產卵,蟲卵會隨著糞便被排出體外。在水分充足,溫暖潮濕的自然條件下,蟲卵會發育成蚴,毛蚴的發育時間一般為50~80d,一個毛蚴可以發育出成百上千個尾蚴,尾蚴離開螺體后會變成囊蚴,囊蚴會粘附在草上面或是漂浮在水中,牛在吃草或喝水的時候吞食囊蚴,就會被感染,囊蚴會進入到牛的體內,在肝膽管處經過二至四個月的時間最終發育為成蟲,成蟲的壽命一般為三到五年,但在自然條件一年左右就會被自然排出。
牛感染上肝片吸蟲病后,肝片吸蟲聚集在膽囊、肝臟等部位,導致輸泄異常,肝氣郁結,從而導致脾氣虛弱,極易發生腹瀉。后期肝臟會出現出血、腫大的情況,肝臟被膜上有纖維素性沉著物。
牛感染肝片吸蟲病后,大多發病的時間比較緩慢。一些膘情較好的病牛輕微感染,甚至是中等感染,一般不會表現發病癥狀,只有嚴重感染的時候才會發病。肝片吸蟲病又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肝片吸蟲病主要表現為輕度發熱、行為遲鈍、腹瀉、甚至突然死亡,最嚴重的一天就能造成死亡;慢性肝片吸蟲病,通常會有一個漫長的發病時間,主要表現為牛逐漸消瘦、食欲不振、貧血、胸腹出現水腫,此時牛的營養狀態和生產能力也在下降,如果懷孕的母牛感染后會出現流產的情況。牛群營養狀態不好時,很快就會變現出癥狀來。
首先要對牛群進行定期驅蟲,每年在春秋兩季進行驅蟲,是防治肝片吸蟲病的必要環節,技能殺死之前感染的幼蟲,又能消滅由越冬蚴感染的成蟲。在泗陽肥牛的時候,尤其在沼澤地帶隊牛群進行放羊時,一定要進行至少一次全面的驅蟲。此外要消滅椎實螺,這種生物的存在極易使牛群感染肝片吸蟲病,因此,養殖戶應該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盡可能杜絕椎實螺的棲息場所,放牧時養殖戶應該盡量避免牛群在沼澤地、低洼等地進行飲水和吃草。
近年來驅治肝片吸蟲的特效藥之一是硝氯酚片,不同體質的牛群食用的藥量也有所不同,體質好的牛5~6mg/kg,體質較差的牛3~4mg/kg,如果牛群數量較多,可以通過目測體重進行喂藥,服用這種藥物時不需要禁食。阿本達唑片是比較普遍的驅蟲藥之一,它具有高效、低毒、使用安全等優點,使用這種藥物時,體質較差的牛20~30mg/kg,體質較好的牛30~40mg/kg,服用這種藥物時不需要進食。
牛群自身的身體素質也一定程度的關系著發病率的高低,因此,養殖戶應該重視牛群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牛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首先應該保證飼料的安全與衛生,保證飼料能夠滿足族群基本的生長要求,其次應該為族群的生長提供干凈安全的環境,養殖戶應該做好養殖基地的衛生,保證養殖場的安全干凈,最后應該做好消毒工作,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清除各種細菌、病原體,為牛群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衛生環境。
在牛群的實際喂養過程中,對水源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對牛舍的選址應該注重地勢較低的地區。養殖戶要注意在較為干燥的環境下放牧,潮濕的環境更易于椎實螺的生長,因此要盡量避免。在水源選擇上一定要謹慎,防止牛群隨意飲用而誤飲了有蟲卵的水源,導致發病。
病牛的糞便中含有大量蟲卵,因此養殖戶需要對其進行嚴格處理,務必將其徹底殺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對糞便進行堆積發酵。此外,在日常的養牛、放牧過程中,一定要按時進行驅蟲,在驅蟲期間,牛群仍然要住在原來的圈舍中,一周之后,養殖戶再對牛群排出的糞便進行統一堆積發酵處理,防止蟲卵存活。對于患病牛來說,肝臟是肝片吸蟲主要寄生場所之一,因此要嚴格處理,防止成蟲病原的傳播。養殖戶也要注意對牛群的肝臟、膽管進行護養,提高它們的免疫力。肝片吸蟲對紅細胞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因此,驅蟲之后養殖戶應該給牛群注射牧血素進行補血,尤其是懷孕的母牛以及體制體質較差的牛要加強它們的飼料管理,提高身體素質。
牛肝片吸蟲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會逐漸消耗牲畜的營養,最終導致牲畜的死亡,因此牛肝片吸蟲病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定期做好驅蟲,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避免在沼澤、低洼處放牧,盡量做到早預防、早治療,才能保證牛群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