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清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塔城鄉畜牧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云南麗江 674118)
豬的傳統養殖模式過于簡單,經常因養殖方法與養殖環境等因素引發豬病,導致豬肉質量下降,甚至無法食用。部分養殖戶因缺乏安全防范意識,忽略對豬的免疫接種工作,使豬的免疫抵抗能力下降,從而大規模爆發豬病,影響養殖戶的經濟利益,還會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豬疾病的爆發與養殖環境質量密切相關,溫濕度失調、養殖場內清潔不到位等,都有可能成為引發豬疫病的原因,影響生豬的生長質量。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重點關注養殖環境的治理和優化。在豬苗投放之前,對養殖場進行徹底的消毒和清理,避免殘留的細菌、病毒等感染豬苗。定期清理喂食槽、豬舍地面,采用化學消毒的方法,以免豬舍內滋生過多的病菌,確保豬舍干凈、整潔。對于光照、溫濕度等環境參數的控制,需要結合豬苗的成長階段、生長狀態及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動靈活調整。例如在夏季高溫多雨的天氣,應加強豬舍通風,并適當增加清潔、消毒的頻率,以免豬疾病大面積爆發。
部分豬疾病能夠通過疫苗接種被有效防治,例如常見的豬瘟、豬丹毒等疾病,產生的防治效果較佳,在豬疾病防治工作中被普遍應用。接種前,養殖人員要充分了解養殖豬品種的成長特點、抗病能力,結合以往養殖過程中豬疾病的發生情況及當地生豬養殖產業常見病癥,選擇適當的疫苗進行接種,提高豬苗本身的抗病能力。
科學養殖指的是結合生豬生長的實際需求,設置適當的養殖條件、投料方案等。例如,將粗飼料與精料混合,確保生豬攝取營養均衡。在飼料中添加適當的菌霉素,提高生豬抗病能力,并防止其攝入過多的黃曲霉毒素,留下患病風險。選用營養豐富、品質優良的飼料,避免投喂粗劣、變質的飼料或雜食。科學養殖還要實現精細化養殖,例如,在飲用水中添加有利于殺菌降火、抗病消炎的中草藥,按照生豬不同的成長階段,改變投喂密度、投食量和飼料種類。
豬丹毒是一種急熱型傳染病,具備傳染能力強、適應性高等特點。發生豬丹毒感染后,在短時間內即會出現大面積的擴散,給生豬的正常生長帶來極大威脅。該病的發病癥狀為,初期產生紅色眼屎,后期生豬身體表面出現紅斑。
(1)母豬和豬苗表現出豬丹毒疾病癥狀,若病況較急,可采用投喂速效青霉素的方法進行治療,2次/d,連續投喂3d左右;常規癥狀可使用長效青霉素,投喂48h后,根據病豬狀態再次投喂。也可選用肌肉注射青霉素藥劑的方法進行豬丹毒治療,用藥原則為1ml/10kg?;蛟陲暳霞帮嬘盟刑砑忧嗝顾?,用藥量控制在200g/t,連續用藥14d。(2)大面積出現豬丹毒疾病,需采用隨食用藥的方法,添加500g/t四環素。
氣喘病的臨床表現為咳嗽和氣喘,急性情況下伴隨肺水腫或肺氣腫等癥狀發生。發病后,生豬的生長速度明顯降低,飼料攝入量減少,外部環境波動較大時為該病高發期,發病規律還與豬苗的品種及選擇的飼料種類相關。在治療階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病情控制:(1)適量支原凈隨食投喂。(2)2mg/kg恩諾沙星肌肉注射治療,2次/d。(3)投喂鹽酸土霉素。第一次投喂每千克體重500mg,之后縮減為250mg/kg·d。(4)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或0.25%的普魯卡因進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注射7d。結合病癥發展情況可適當延長治療時間。(5)氣管注射5mg/kg的抗病藥劑。該方法藥效發揮較快,防治效果明顯。豬氣喘病在治療的過程中易出現反復的現象,需要充分觀察病豬病情發展狀態。例如,在完成基本防治工作后,將病豬單獨飼養、觀察一段時間,待其生長狀態好轉,病情徹底恢復后再進行集中養殖。
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發生于生豬的呼吸道系統,該疾病的產生源頭為產毒素多殺性巴氏桿菌及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發病癥狀為生豬面部畸形、生長速度放緩并伴隨打噴嚏、流鼻血、鼻部歪斜等問題。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會導致生豬的抗病能力下降,引發其他病菌感染,導致生豬患病后的死亡率大大提升,易發群體為3月左右的生豬。
發現病癥后,將已經無法根治的生豬淘汰,對于病情較輕的生豬,對其進行催肥盡快出欄,以免疾病大面積傳播。該病癥主要依靠前期篩查工作進行治理。例如,母豬產仔過程應將其隔離,豬苗生長前2月進行單獨飼養,若無任何病癥發生,再將其集中飼養。
鏈球菌病能夠同時感染人和生豬,誘發腦膜炎、敗血癥等人體疾病。該病在每年8~10月高發,導致生豬免疫系統失常。
該疾病的主要防治手段也為淘汰患病豬和豬舍的徹底清理。目前,市場上研發出頭孢他啶、青霉素G等新型藥物,通過靜脈注射可有效防治鏈球菌感染。
豬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是生豬養殖過程的關鍵環節,要求養殖人員依照生豬科學化養殖的要求,做好環境治理、育苗接種等工作,從根源防止豬疾病的發生。發病后及時采取適當的手段進行治療,并通過隔離、淘汰等以免豬疾病大面積爆發。提高豬疾病防控效果,創造更多的生豬養殖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