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吉林省梅河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梅河口 135000)
在養豬戶肉豬的養殖過程中,豬病的傳染已經成為現階段限制豬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無論是從飼養管理上分析,還從飼養環境上分析,這些都會對豬病的發生關聯性,飼養管理以及飼養方式的不合理性,飼養環境的不適宜甚至是豬種自身的原因都能夠造成豬病大范圍的發生,為養豬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最嚴重的是給食用者帶來安全隱患。
在豬場養殖中,我們常見的導致豬病泛濫的原因基本上分化為兩大種,一種是人為因素;另一種是環境因素。
對于豬病而言,一方面,它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由飼養規范造成的,由于肉豬的養殖需要特定的飼養環境,很多時候豬場的養殖規范完全達不到規范化,這就使得肉豬在養殖時很難適應飼養的環境,一旦豬群不能適應環境,就使得豬群在對于疾病的免疫上往往就會出現抵抗力下降,甚至波及到周圍的豬群,導致大范圍性的傳染病泛濫,造成豬群的群體性生病,甚至是死亡。
另一方面,為了使得肉豬的養殖達到最優化的效益,很多的養豬戶總是讓豬群自由的交配以達到后代繁殖,這樣的隨意性往往使得豬群之間傳染病的傳染,進而使得不豬群之間出現遺傳病、甚至是畸形豬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豬群的成活率,完全不利于豬群的生長。
在養豬過程中,致使豬發病的環境因素雖然多種多樣,包含以下幾種情況:飼養環境、天氣氣候、有毒有害物質、不當用藥、疫病防治不當等五個方面。其中飼養環境和天氣氣候引發的豬病占主要的比例,養殖的環境引發的豬病主要是因為豬場對于豬群排放的糞便、剩下的飼料廢渣做不到及時清理,往往都會使得豬群感染病毒,甚至是產生流感性的病毒感染;對于氣候帶來的豬病發生,往往就是飼養過程中,豬場未為豬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環境轉換配置,使得豬群無法自身對環境進行適應,出現病態;對于有毒物質引發的豬病往往就是化工場等污染企業造成的水污染或者是飼料使用不當造成的,而防疫不當造成豬病往往就是人為的忽略為主要原因。
為了能夠將規模化養殖的經濟效益最大程度發揮出來,養殖戶或養殖企業一定要對養殖方案進行合理規劃,選取具有良好土壤和良好水源的位置作為豬場,配備最為便利的水電供應。每個豬舍都要合理的配備消毒、環保設備,以保證豬群的生長環境達到最優化。
養豬戶的肉豬養殖,往往不會注重消毒設備的配置,很容易使得豬群產生疾病。因此,做好豬場的消毒時養豬場必備的養殖條件,在豬場入口位置設置專門的消毒間與消毒池,與豬直接接觸的有關人員、設施以及運輸車輛都進行定期的消毒,降低豬病發生的頻率。
無論豬群是舍內飼養還是放養,都有可能感染寄生蟲。因此要周期性地對豬群進行驅蟲處理。確保每個周期內至少進行一次針對豬群內所有豬只的大規模驅蟲。
預防接種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豬的免疫力得到增強,嚴格依照免疫計劃要求選擇接種疫苗,主要包括豬布魯氏菌病、豬痘以及豬口蹄疫等。全面落實疫苗接種工作能夠最大程度上控制豬病的發生,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對于豬病的防治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傳染源,一旦有個別豬或者是小范圍的豬群出現養病狀況,一定要嚴格的實施隔離措施,在源頭上防止病情傳染。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養殖場重點做好排泄物的處理工作,無論發生任何程度的豬病疫情,都要及時進行大規模清掃與消毒,對病豬進行及時檢查,觀察其他豬只是否感染。對病死豬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出現大范圍傳播。
對于養豬戶豬病的防治,既要加強對飼養環境的提升,還要提升飼養環境的質量,讓豬群的生長完全處于一種完備的健康的環境中,飼養場提升對豬群豬病防治的重視,積極做好日常的防治,還要做好基本的防護,主要是從源頭扼殺豬病的發生,以保證豬群飼養的科學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