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武
(德陽市中江縣永興鎮畜牧獸醫站,四川德陽 618111)
仔豬腹瀉綜合征,因多種病因感染所致,有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管理不善性誘發等等,對此類病型我們務必要足夠重視,同時能對癥采取得力的預控和治療措施,為增強體質、降低此病感染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
自流行病例來看,仔豬腹瀉綜合征多見規模化豬場,病豬流行前2~3d,先嘔吐,后水樣腹瀉,極度消瘦,最后脫水致死。早期,用藥療效不佳。發病急、病程短,1~3d內急性死亡。此病流行特點:規模豬場多見,損失嚴重。產房新生仔豬多見,后期各階段生豬發病率較少。腹瀉同豬群中持續發生,個別持續半年之久。較以往病例復雜,感染病原復雜化,像是:流行性腹瀉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輪狀病毒等等,近些年檢出率極高。而且,混合感染病例居多。
流行期間,母豬無癥狀,仔豬嚴重拉稀。
病死豬只消瘦,被毛無光澤,小腸充血、腸黏膜脫落、腸壁變薄發亮,腸管內充滿乳白色或灰白色或黃綠色液狀物,內含有泡沫和水樣的乳凝塊,腸黏膜絨毛萎縮,腸系膜充血與水腫,胃底部充血、內容物呈鮮黃色并混有乳白色凝乳塊。發病仔豬還出現了新的病理變化,典型的腹瀉仔豬尸檢均存在肝臟中度至高度變性,呈土黃色,質地變硬,切面均質,不見肝小葉結構,膽囊多萎縮,膽汁少或無膽汁;腎臟表面凹凸不平,腎變形嚴重,腎被膜不易剝離,被膜纖維常深入皮質(上述病理現象說明腎臟高度變性),腎皮質均有極細小針尖大出血點,腎乳頭排列紊亂,初生仔豬的這些肝源和腎源性病變是先天造成的,即在胎兒時期就受到來自母體的某種致病因子的損害所致,致病根源在母豬。
自流行病例來看,此病多見早春、冬末。易感病例中,乳豬多見,尤其剛出生3~5日齡的仔豬,發病病例最多,臨床癥狀最嚴重。而且,多數為持續性感染,一旦流行多達數幾個月,期間陸陸續續有仔豬死亡。比較仔豬而言,保育豬病例較少,育肥豬更少,母豬少之又少,而且癥狀略顯輕微。從流行癥狀來看,病豬水樣腹瀉、劇烈嘔吐、嚴重脫水,后期衰竭致死。自剖檢病理來看,腸胃黏膜有輕度充血、出血,小腸內粘膜變薄,內容物呈稀粥樣。綜合上述癥狀和特點,基本可確診為腹瀉綜合征。
通過接種防疫疫苗,能增強豬群抗病體質,降低腹瀉綜合征的感染幾率。接種途徑,一可經主動免疫,做好種豬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病、流行性腹瀉、大腸桿菌等疾病的預防接種,增強種豬抗體,這樣仔豬通過吮吸母源抗體而降低腹瀉易感性。二可經被動免疫,仔豬出生后,用抗仔豬腹瀉多價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0.5ml/kg。或用康復仔豬血清,口服,每只用10ml,能起到不錯的預防措施。
只有母豬健康,乳汁質量才好,仔豬健康才能得到保障。處于預防新生仔豬腹瀉綜合征考慮,應綜合評估妊娠期母豬身體狀況,給予多價、營養、充足的飼料補充。同時,禁用霉變飼料,適量加脫霉劑,嚴格免疫程序接種,以確保母豬健康
臨產進入產房前,注意產房清潔衛生。分娩時,需要二次清潔消毒。仔豬出生后,用消毒濕巾擦拭全身。斷臍,需用碘酊消毒。控好產房溫度,溫度至少應25℃以上,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仔豬斷奶后,嚴格全進全出產房,之后注意產房清洗、消毒,以營造好的生產環境。
新生仔豬腹瀉綜合征的治療,原則上,診治及時,及早給藥,補液防脫水,預防繼發病。此病流行初期,發現及時,用特異性療法,效果不錯。用抗仔豬腹瀉多價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0.5ml/kg,每天1次,連續用3~4d。或者,用康復仔豬血清治療,肌肉注射,每頭每次5ml,每天1次,連續用3~4d。后期,應根據感染病因,針對患病類型,結合藥敏試驗對癥選藥治療。
針對該病型,無論何種療法,補液防脫水很關鍵。
仔豬脫水不嚴重,用溫熱補液鹽,灌服皆可,每天4~6次,補水效果不錯。仔豬脫水嚴重,用碳酸氫鈉注射液,每次20ml,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配用1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每次200ml,治脫水效果較好。同時,可全群用硫酸粘菌素,每次按15g兌溫水灌服,每天2次,連續用3~5d。或者,針對發病豬群,用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治療,用量5ml/kg,每天2次,連續用3~5d,康復效果不錯。
自近些年,仔豬腹瀉綜合征的流行病例來看,此病表現典型癥狀:先嘔吐,后水樣腹瀉,極度消瘦,最后脫水致死。早期,用藥療效不佳。發病急、病程短,1~3d內急性死亡。一旦出現類似癥狀,務必及時隔離治療,原則上,要診治及時,給藥趁早,補液防脫水,預防繼發病。日常預防,注意搞好接種防疫,以增強豬群抗病體質;注意改善喂料管理,以確保母豬健康;注意改善臨產衛生,以降低此病的易感性,增強豬群抗病體質。